杨森:社区居民的“贴心民警”
9月4日,金秋的阳光格外明媚,碧空如洗。
在睢阳区新城街道办事处夏营小学,市公安局新城分局三和警务室警长杨森,正与交警支队民警一起为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并为部分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代表送去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天气虽然不是太热,但豆大的汗珠仍然布满了杨森黝黑的脸庞,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湿透的警服蓝得格外醒目,与远处的蓝天相映生辉。
警务工作的“新面孔”
今年6月,市公安局网安技侦支队民警杨森响应市局机关民警下基层开展“一村(格)一警”工作号召,主动申请下社区工作,成为三和警务室的一名社区民警。
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一名“新警”,其实,37岁的杨森已经参加公安工作12年。三和警务室位于睢阳区富康路与春兰路交叉口南300米,辖区东到平原路,西到金桥路以西和三商社区相接,南至周商永运河,北到南京路,属于城乡接合部。
刚到社区的第一天,当了解到辖区面积将近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加起来有1万多人时,杨森一下子蒙了。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远比在机关时的人员和环境复杂得多。要想把辖区的社情民意了解清、掌握透,真正把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困难和挑战,凭着多年在网安技侦支队侦查破案养成的一股子钻劲和韧劲,杨森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不会建台账,就主动拜同事为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为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只要一下社区,他就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及时了解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邻里关系、经济状况、存在困难。
三和警务室辖区有6家重点企业、1所学校、1个清真寺。在走访排查中,杨森采用网格化管理,坚持“三个一”原则,即一条道路走到头、一个社区走到边、一个村里转一圈。对重点人排查,坚持“六个必见”,即见人、见身份证、见手机、见车辆、见住址、见随身物品,真正把走访排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虽然腿走肿了,脚磨破了,但杨森没有停下来,硬是坚持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庄、小区、学校、工地、厂房,熟悉了辖区的角角落落、一草一木。
针对社区留守老人多且慢性病患者比较多的现状,他还专门在警务室配备了血压仪、按摩椅、颈椎牵引器材,每月邀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和梁园区中医院的老中医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以便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居民办理慢性病医疗保险,申请相关补贴。
对于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杨森还联系物业和志愿者成立帮扶队,专门接送老人接受义诊。
杨森(左二)向小学生讲解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三和社区的前身是三里桥,2011年通过村民商议、上级批准正式更名为三和社区。今日的三和社区高楼林立,恒大名都、国安悦府、窦庄安置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和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个行政村已拆迁,刚熟悉的村民随着房屋的拆迁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到其他辖区租房居住。
看到这个情况,杨森久久陷入沉思:“如何在人口居住形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开展好社区警务工作,使村民人动心不动?”
杨森把手机号码和微信号挨家挨户告知搬迁的村民,把在外租住的村民信息存在自己电脑的备忘录中,始终保持联系,经常提醒他们要做好日常防护,遵守租住小区的规章制度。只要辖区居民有事情需要帮助解决,一个电话或一个信息,杨森就会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杨森还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市公安局有关部门,建立智慧小区和智能安防系统,并将智能卡口、道路监控、小区物业等重点地区、重点工程企业的视频监控接入警务室大屏幕,以便于侦查破案、安全防范。
带领民警及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
“在三和警务室,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辖区居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生活和美。”杨森说。
为此,他按照省公安厅“脚板 科技”及“两任、两抓、两调”部署,依托市公安局“脚板 科技、机关 基层、公安 社会”三个载体,以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目标,把三和警务室逐步打造成了一个集“政务、警务、事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窗口,让警务室成为群众家门口的“110”、社区里的派出所。
按照“两任”“两调”要求,杨森还兼任着三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他与司法、律师、法院等部门相结合,设立调解室,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消化遏制在基层。
近期,杨森带领民警先后化解了一起离婚案件,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案件。
在调解室,杨森说:“这个‘和’字取自三和社区,希望所有矛盾都能在这里化解,希望我们社区居民都能和谐相处,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在三和警务室,不仅有便民服务柜、安全防范宣传册,还有便民服务卡,并常年配有医药箱、打气筒、针线盒供居民使用。
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个触屏式一体机,正在循环播放着安全防范宣传片和防溺水宣传片。
警务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对一些家庭关爱少、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系群众的“连心树”
“六建”当好“六大员”,是杨森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一个新探索。
建各种微信群,做好警务下沉的“联络员”。他通过建立各种微信群,了解社情民意。目前,已建立25个微信群,总人数达3800人,他不定期地往群里推送市公安局和分局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和安全防范知识。
建义务治安巡逻队,做好治安防范的“组织员”。利用辖区内保安、物业、治安积极分子等组建义务巡逻队,采用“三联工作法”,即警民联防、警村联管、警种联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辖区内刑事案件零发案。
建警法联调的调解员队伍,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通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纠纷不出警务室、大纠纷不出社区”。
建每周议事说事制度,做好便民利民的“服务员”。每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各种便民利民措施。
建法制大讲堂,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组织民警定期给社区居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居民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警务室的投影仪平时播放法律法规及民警自己制作的一些打架成本和危害,打赢坐牢、打输住院等教育宣传片。同时,建好三和书吧,摆放反邪教、法律政策、名人传记、医学保健和养殖等相关书籍供群众阅读。
在三和警务室,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警民“连心树”。为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情系人民、服务群众,杨森要求警务室每名民警每周至少做一件好事实事,并将此事悬挂在“连心树”上。
杨森自豪地说:“这一方面能激励大家多做为民服务的好事,用热血和忠诚守护社区的幸福和安宁,另一方面也记录着我们的成绩,多一些对警务活动的美好记忆。”
编辑: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