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书送达时,“找不到”和“送不到”是困扰法院送达的两个难题。
今年来,河南省新郑法院在“指尖” 上下功夫,利用科技技术,开辟了法院文书送达新途径,使法院“难送达”成为“秒送达”。
【启用电子送达平台,大数据检索受送达人电子地址】
“高某,你好,赵某在民事侵权纠纷一案对您提起诉讼,请在2019年8月25日到新郑市人民法院应诉,综合审判庭法官许伟红, 逾期应诉的,需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
正在新疆办事的高某的手机、邮箱同时收到该条通知,高某接到应诉通知后,根据通知的提示,手机登录法院诉讼平台,很快了解案件基本情况。
半个月后,在法官的主持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高某说:“法院的电子送达平台会实时将案件信息发送给我,节省大量时间,即使身在异地也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今年以来,新郑法院针对送达难存在原告提供地址不详,外出务工人员无固定地址和联系方式,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法律文书,当事人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等问题,启用了电子送达平台,根据立案时当事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自动检索当事人名下的所有手机号码、绑定的宽带地址、电子邮箱等常用电子地址。
作为电子送达的逻辑起点,涉互联网案件的当事人大多通过电子方式联系,甚至一个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就代表了诉讼相对方,故与线下纠纷中实实在在的“居民”相比,账号信息代表了更为精准的“网民”,从而有效破解送达难。
今年上半年,新郑法院通过电子送达平台送达9423件,次,成功送达7731件,送达成功率高达82%以上,结案7447件,结案率89.08%,在郑州法院系统位列第2名,在全省164家基层法院中位列第9名,大幅节约了司法资源,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建立受送达人地址标准数据库,自动抓取地址信息】
当前针对法院执行收案数量大幅增长的现状,新郑法院依托高科技手段,建成智慧送达平台,实现送达工作统一管理、指尖一点,一键送达、全程留痕的执行送达模式。
“阳光执法送达云平台”是基于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手机短信服务,专门为人民法院研发的法律文书送达平台,法官可以利用该平台对法律文书进行短信送达。
今年8月,赵某申请执行王某一案,案件标的额5万元,新郑法院执行干警王现民多次打电话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但被执行人王某以没钱为由拒不履行义务,也不来领取法律文书。新郑法院通过云送达平台成功送达了“执行通知书、申报财产令、限制消费令、失信决定书、财产申报表”等五份执行文书后,半天不到,被执行人王某把钱送到执行局王现民的手中,说:“法院真神速,我服了,我这是借朋友的钱,但哪怕借钱也要赶紧履行义务”。
新郑法院建立受送达人地址标准数据库,立案时自动抓取、匹配历史成功送达地址信息。建立邮政公司辅助送达机制,工作人员扫码即可实时查询投递状态。提高电子送达适用率,明确网上立案、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律师代理的案件,原则上全部适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今年来,该院送达执行案件3275件,送达成功2370件,送达成功率为72%。
【“躲猫猫”?“老赖地图”让老赖现形】
今年5月,新郑法院为有效化解执行“送达难”和被执行人“躲藏”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研发“老赖地图”微信小程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执行工作,让“躲猫猫”的老赖现形,助推执行工作。
该院的微信小程序“新郑法院老赖地图”使用者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新郑法院老赖地图”,点击进入程序界面,以使用者位置为定位点,可扫描附近的被执行人信息,并显示使用者所在县市所有被执行人的信息,点击被执行人头像后,可以看到其照片、家庭住址、涉案案号及未履行的判决义务,还可以将页面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发现被执行人本人或者其财产线索,可以点击“我要举报”按钮,填写、提交举报信息。举报信息直接提供给法院和原告,执行干警将在第一时间行动。为保护举报人隐私,被举报人无法查阅举报人的信息与身份。举报信息被采用后,举报人将得到一定奖励。该院是河南省第一家上线微信小程序“老赖地图”的法院,这一举措进一步压缩了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营造了良好的执行工作氛围。2个月来,该院通过“微信小程序”查询被执行人 1200人,收到举报信息200余条,执行结案件120件。
据新郑法院网络办主任张展介绍,新郑法院依托科技送达平台,使法律文书快捷高效精准的送达,克服了法院送达难的问题,送达时间由原来3至5天,缩短为指头轻轻一点几秒钟的时间,提高了法院审判效率。
编辑:华丽娟 实习编辑 王红春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