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至今,郑州市场外迁政策已实施7年。有商户反映,今年市场外迁力度大为降低,一张蓝图绘到底还是一阵风,他们心存疑惑。
在豫发集团·第三届中原批发商论坛上的市场外迁分论坛上,主持人将这一尖锐问题抛给了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他会怎么说?
圆桌论坛上,一位市场负责人吐槽市场2014年开业至今未通市政道路,在场的河南商报社社长当场反馈,表示已经安排记者进行采访,会秉持“兴商润民”的办报宗旨,为老百姓、批发市场和商户鼓与呼。
谈外迁
市场外迁是必然趋势应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
“市场外迁是一阵风吹吹就算了,还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在8月8日召开的豫发集团·第三届中原批发商大会“发哥问局长、董事长”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将问题抛给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广明。
对此,房广明表示,大家要搞明白为什么要搞批发市场外迁?“市场外迁,它是市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过去郑州城市规模和城市承载力都很小,而现在郑州人口破千万、GDP过万亿。”原来的批发市场,是按照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来布局的,但是郑州当下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无论在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和品位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批发市场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市场自身要想再有新的发展,必须要寻找新的路子。同时,房广明提到,在郑州没有开始进行市场外迁前,一些核心市场已经在寻找城市外围的空间。“我们也希望利用市场外迁为抓手来倒逼市场转型,这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房广明说,基于这几个方面,郑州市提出并推进了批发市场外迁政策。
对于批发市场外迁政策的推进,房广明表示,应该看到,批发市场外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批发商户应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市场发展的规律。”
谈变化
经历过市场外迁的阵痛,也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如何看待批发市场外迁这一政策?圆桌论坛主持人郑州市市场协会秘书长苏轶杰抛出问题,四位参加圆桌论坛的市场负责人一一作答。
中部两岸海鲜果蔬港总经理王冰:
我们是原纬三路水产市场的指定外迁承接地,在2014年当年搬迁、当年建设、当年开业,阵痛期比较长。因为要迁到四环以外,当时许多人不太理解,他们在纬三路市场,单零售就能顾本了,批发就是纯利润。开业时,市场周边荒草遍地,入驻商户不到六成,生意惨淡。
但经过这几年发展,特别是郑州市取缔了非法市场后,可以说一铺难求,而且市场二期预订情况也非常好。不管是商户还是市场方,虽然经历了阵痛,但经过这几年发展也尝到了市场外迁胜利的果实。
大中原国际汽车城副总裁孙红军:
我们作为市场外迁承接地,2014年开工建设,到目前在建和建成面积有60多万平方米,入驻汽车经销商52户,去年园区交易规模近60亿元。
作为市场建设方,享受到了市场外迁政策带来的市场配套建设费用减免、相应的扶持政策,也给商户带来很多好处。这一次外迁后,意味着起码未来20年市场不会再拆了,这给了商户信心。
陈砦花卉集团总经理白占芳:
外迁或就地升级改造,对市场发展都是机遇。从平台方来说,我们应该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易平台,借此做大产业。我们还可以重新探索一个新的模式,让消费者等各方有一个全新的体验。除了硬件方面的提升,在平台和商户的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等软件方面,也可以随着外迁或改造来进行提升。
?锦荣国际轻纺城总经理李广:
外迁不是批发市场外迁政策的唯一途径,还可以就地升级改造。2018年10月份,我们被确认就地升级改造。在就地升级改造过程中,从硬环境改善着手,我们将商户经营的环境打造得更为舒适化,使得客户的购物体验感更强,增强客户黏性。同时,升级改造后,我们从批发市场改成了专业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专业市场要做深、平台要做强,链条上要往上下游延伸,这些都是我们在外迁中要趁势而为的。
谈问题
批发市场老板现场提供新闻线索,商报当场给予反馈
在市场运营中有哪些困惑或问题?
一名论坛嘉宾当场“吐槽”:从2014年开建至今,他们所运营的市场外,没有一条市政道路,“你可以想象我们这些卖车的商户是咋去卖车、咋出入园区的,要完成50多亿元年销售额是很难的。”
在他的讲述中,市场一遇下大雨就堵车,“西郊是湿陷性黄土,雨水一冲都流走,大量路基被掏空,流到低处形成内涝,这就是市场外迁承接地的现状。”该嘉宾认为,市场也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目前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却无从解决,“起码得满足我们的基本经营条件吧?”?会场陷入短暂的寂静后,一个声音响起,在场的河南商报社社长关国锋插话:“我们已将问题安排给记者,要求立即采访、报道。河南商报以‘兴商润民’为己任,我们一定会像过去一样,用媒体力量担负起为包括批发市场经营者、商户在内的所有商报用户鼓与呼的责任。”这番表态,立刻引发现场不少批发商共鸣,大家纷纷对这份媒体担当报以热烈的掌声。
编辑:华丽娟 实习编辑 王红春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