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诗昂/文图
旅游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这是共识。而民宿的发展,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支撑。
7月19日,三门峡卢氏,召开了一场“全省民宿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观摩会”。
在会议举办地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一个投资8500万元的民宿集群度假综合体进入了最后的施工阶段,即将正式开业。届时,项目可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就业,实现农民房屋收入有股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与经营管理有薪金的稳定收入。
这些年,我省旅游部门利用广大贫困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为精准脱贫开辟了新路子、创建了新业态。

新路径:民宿产业,成了“三山”片区脱贫的新路子
豫西大峡谷,就位于卢氏官道口镇新坪村。全省民宿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观摩会,7月19日在这个村子举办。
会议举办地,在名为“山水隐庐美宿集群微度假综合体”的民宿项目内。几十套民宿泥墙黛瓦、古朴又显格调,外部整体起来了,但内部还未装修。
这是卢氏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河南省首届民宿投资大会上签约的三个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8500万元,兼具民宿集群、文创、休闲度假村落和农耕体验功能。
公开报道显示,当时,卢氏方面表示,三个签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豫西乃至河南民宿标杆示范项目,引领豫西民宿差异化发展,创造民宿产业带贫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在谈及此次观摩会放在卢氏的原因时,省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省厅在各地举办了一系列民宿活动,这个项目也是系列活动促成的,具有代表性,眼下落地生根开花了,所以邀请省内“三山”片区旅游部门负责人前来观摩、学习。
观摩会上,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靶向准、见效快、带动大、续航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河南省旅游部门利用广大贫困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为精准脱贫开辟了新路子、创建了新业态。
据介绍,位于新坪村的民宿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当地产业化发展,可以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就业,实现农民房屋收入有股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与经营管理有薪金的稳定收入,确保扶贫工作的持续性,同时样板效应凸显,带动更多周边乡村、乡镇集群化、产业化发展民宿。
而在新坪村周边,包括已建成的豫西大峡谷、豫西百草园、星空房车营地,及即将正式开业的这一民宿项目,即将形成一个投资过亿元、产值过亿元的大型旅游度假综合体和旅游产业集群。
提建议:做民宿,应利用好这一无可匹敌的购物场景
会议期间举办的“首届豫西民宿品牌及产业化发展论坛”上,对于民宿如何更好发展,与会业内大咖纷纷建言献策。
“一个地方想把旅游做好,要先把民宿和酒店做好。”隐居人文度假酒店集团总裁张斌的分享开门见山。
在他看来,不管是度假酒店和民宿,经营者必须要有情怀,要有在地文化的设计和植入,有情感上的诉求,“但光有情怀也不行,如果不能持续经营,是无法长期发展的。”
那民宿该怎么搞?张斌认为,有情怀的同时必须专业,做民宿要练好基本功,要有干净的卫生、舒适的空间、专业的管理。“民宿或度假酒店做到一定规模,离不开系统和平台的支撑。”张斌认为,未来民宿或度假酒店连锁化经营是趋势,尽管目前这一形式很少,但未来三五年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
另一位进行主题分享的是北京华胥氏故宫文创团队合伙人刘宏昆,这家公司打造的故宫文创,火遍线上线下。在他看来,民宿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如何利用民宿让消费者“把山野的生活带回家”。
他说,在民宿内,周围的在地文化、美食、山林、空气等等,像一张网把消费者包围起来,“民宿能带来最棒的沉浸式的体验,由此形成无可匹敌的购物场景。”而这时候要做的,是让体验延续,让消费者“把山野的生活带回家”。
刘宏昆认为,要想把山野的好东西做出来,需要解构在地文化,进行梳理、重构,把自然的和民俗的,结合当下社会的审美,变成好的产品。
结合操盘故宫文创的经历等,刘宏昆说,这里面就要讲好风土人情的故事,让产品更有人情味儿;拆解当地美学符号,结合当下审美,打造产品;给地方特色的小节庆,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带动当地旅游的流量;对原物产再设计,贴合当下消费场景进行精工改良,让消费者更好体验、感受、传播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做好民宿衍生品的电商,让产品、故事、价格都漂亮……
编辑:吕瑞天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