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 记者 孙超 通讯员 石少华
宏伟的烈士纪念碑前,人头攒动;庄严的烈士纪念馆里,游人比肩接踵;安静的烈士陵园里,前来瞻仰的人们肃然而立……
“四个月来,我已经接待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4万多人,平均一天300多人,嗓子累到失声。但越是忙,我越觉得工作有意义、有劲头!”7月15日,在宝丰县烈士陵园,说起自己的工作,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红色讲解员”刘甜田沙哑的嗓音透出自豪。
宝丰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宝丰籍抗日壮士与侵华日军英勇搏斗,现已查明阵亡152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县有267人为革命事业牺牲。至今,宝丰县烈士陵园里还安葬着275位先烈的忠骨,牺牲时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有的烈士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为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地”在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方面的作用,在1958年建成宝丰县烈士陵园,1985年相继建成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的基础上,2017年3月,宝丰县投资240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55亩,分布着解放广场、烈士墓区、吊唁广场、纪念碑、纪念墙、陈列馆以及景观墙等。作为平顶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成为集褒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红色基地”。
新的烈士纪念设施落成后,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已94岁高龄的复员军人李玉文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这里,抚摸着烈士纪念碑,激动得老泪纵横;周庄镇年过古稀的退伍军人李青合号召多位战友成立了“老兵爱心帮扶小组”,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余热;杨庄镇王铁庄村小学30多名小学生主动加入讲解员队伍,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义务讲解宝丰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
而自发前来缅怀先烈、祭奠英雄的干部群众更是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我们曾经一周接待过8000多人次!”宝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建钊介绍说。
“时代前行的力量需要在传承中凝聚,因此,我们将坚决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修缮、管护,并利用好这一‘红色基地’,营造崇尚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社会氛围,使‘红色文化’成为宝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7月12日,在烈士陵园解放广场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宝丰县委书记、县长许红兵说。
据悉,除了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修缮、管护,近年来,宝丰县还通过组织专题巡展、组建英烈精神宣讲团、开展爱国主义进课堂活动等方式,深入学校、军营、社区,讲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2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3万余人。此外,2017年,宝丰县还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投资50万拍摄了大型纪录片《历史的选择》,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展播,将“红色种子”植入了来此参观的干部群众心里。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