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机器里的干面粉已变成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从这台“熟面机”的取餐端口缓缓而出。
在河南省襄城县的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叫作“煮面鲜生”的熟面机,以其智能、便捷、神秘,以及丝毫不输给手擀面的口感,令参观者惊讶。
个案 | “烟叶王国”、煤化工县 走出一个“煮面鲜生”
“煮面鲜生”的另一个名字,叫万杰智能熟面机。它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小有名气。
2018年11月1日,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团队曾慕名到万杰智能科技公司考察。“双12”当天,盒马鲜生上海的“无人面馆”就开业了,颇受食客追捧。

2018年国庆节后,中国传媒大学北苑餐厅,崔永元开了家“崔永元真面”,很多食客跑几十公里路,从校外闻香而来。面馆里使用的鲜面条机器,也是万杰智能科技的产品。
在襄城县,万杰智能科技的产品展厅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智能制面机器,有8秒钟就能把生面粉做成鲜面条的智能鲜面机,还有把生面粉直接做成馒头、饺子的智能面机。
万杰智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王军杰介绍,他们的客户目标,除了带着互联网气质的盒马鲜生,还有高校、旅游景区,以及城市合伙人等。“只找合伙人,不销售,机器的所有权永远是万杰的,我们要打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来可以整合、销售安全食材。”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和新经济模式。
很难相信,这样一个科技企业,是从一个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生长起来,从一个先被称为“烟叶王国”、后被标签为煤化工城市的河南县城生长起来。
土壤 | 帮民营企业解难脱困,让“鸡”生出更多的“蛋”
和很多创业企业一样, 万杰智能科技光彩照人的背后,同样经历过披荆斩棘、一路“打怪”升级的困境。
比如,他们曾经遇到的融资难题。
在万杰智能科技提交给襄城县相关部门的一份材料里,这样写到:2013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省、市、县三级专项建设资金支持近600万元;专项低息贷款2300万元。2017年10月,襄城县国资局出资的裕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万杰的申请需求,为其在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1.61亿元,用于支持万杰智能车间建设和商业模式推广。2018年8月份,一家银行曾抽贷2000万元,导致该公司流动资金一时出现紧张,但在襄城县政府的支持下,农开基金提供了1000万元,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万杰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襄城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持续给予的大力引导和支持。
襄城人从不讳言其工业发展以煤为源、占据煤炭资源的先天优势,但同时又居安思危,希望打造更多的产业链条出来。
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襄城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重心放在民营经济上,坚持两手发力,一手抓企业解难脱困,把‘鸡’养起来,生更多的‘蛋’;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让更多的‘蛋’变成‘鸡’。”
缩影 | 透过“企业服务日”,看一个县提升营商环境的努力
2018年12月,河南商报记者第一次前往襄城采访时,正赶上该县召开“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暨第七次“企业服务日”活动推进会。
宁伯伟要求,专项行动必须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帮助民营企业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据介绍,“企业服务日”是襄城县委、县政府接受企业反映问题、帮企业纾解困难而开展的活动。
比如,在这项活动中,当地的华琪食品公司提出了天然气接入问题,智工机械和丹尼斯、龙耀健康医院等企业,提出了公交线路少、北区企业招工难问题。
问题提出后,该县住建局、交通局、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成立问题专班。住建局协调燃气公司仅仅用10天时间就帮助华琪食品公司解决了天然气接入问题;交通局与公交公司对接商议,在一周时间内拿出1路、2路和7路公交线路加开班车和延长线路的方案,解决了公交线路少的问题;人社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作举办人才招聘活动和专业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局面 | 政府把“围墙外”的事儿办好,企业就不想再走
2018年以来,襄城县通过实行“企业服务日”制度,为许昌市统一实施的“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及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保驾护航。截至2019年5月份第三周,全县已组织开展了8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共收集梳理出40个问题,涉及企业80多家,已解决35个问题,其余5个问题正在有序解决。
当地的瑞翔鞋业有限公司,2016年投产后,对工人的需求量很大,员工住宿问题也让企业负责人很头疼。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中间搬过一次家,来到产业集聚区后的前三年,政府还奖励我,缴多少税就奖励多少钱。”公司法定代表人房洪山说。
河南商报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他:“三年之后,你还会再搬吗?再去拿其他地方的政府奖励?”
“怎么可能再搬?现在从县里到乡里、村里,都发动起来宣传,帮我招工,还为我们的工人申请到几十套公租房,解决了员工住宿的大难题。如今,这些工人都已经成了熟练工,如果搬走,工人从哪儿来?”他说。
“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襄城县很多干部都提到过这句话。在帮助企业解决困境的过程中,襄城人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就低一分,地方竞争力就增一分。
深耕 | 将2019年定为“环境优化年”,邀第三方监测评价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襄城县将2019年确定为“环境优化年”,制定出台了营商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等五大环境优化实施方案。
今年以来,襄城县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不断加力,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体系正在形成,干部作风状况已有所转变。
襄城县着力营造浓厚的氛围,深化认识,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突破当前诸多发展短板和困境的“破围之举”;加强力量,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政府的“主业”;着力打造高效的行政审批,在“精简”“集中”“提速”“强身”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着力夯实有效的要素保障;着力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着力完善顺畅的体制机制。
据了解,襄城县已经决定,在开展统计部门年度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的同时,组织开展第三方监测评价,还要“将监测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公布”,建立有效的“体检”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作者: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俊伟/文记者 王访贤/图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