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郑州漫天飞舞的杨、柳絮让人不胜其扰。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郑州相关单位通过给杨、柳树的雌株打“节育针”的方式防治飞絮,但是在河南商报记者的走访中发现,今年,郑州城区杨、柳树的“白毛毛”仍然让行人掩面捂鼻。
飞絮治理效果不给力,这是为啥?既然治理不了,将杨、柳树“一砍了之”,是否可行?带着疑问,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了解郑州杨、柳树飞絮的治理现状、改进措施以及郑州市下一步的治理计划。
现状 绿城杨柳又“飞雪” 上午10点~下午4点是高峰
这烦人的“白毛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罪魁祸首”是谁?
郑州市动物园园容中心主任陈玉哲解释,杨、柳树是分雌雄的,会飘絮的是雌株。
每年的4月到5月中旬,是飘絮的高峰期。“目前柳絮已基本没有了,让大家饱受困扰的是杨絮。大概每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飘絮的高峰时段。”陈玉哲说。
据介绍,作为飞絮治理的试点单位,郑州市动物园从三四年前就开始采取措施,对产生飞絮的树种注射名为“抑花一号”的飞絮抑制剂。当年注射,次年生效。“园区现在大约有500棵杨、柳树,大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栽下的。目前,雌株基本过了生殖旺季,飘絮能力已经有所下降。”
陈玉哲说,大概再过1周,郑州杨絮飘飞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在此期间,市民可以通过戴眼镜、口罩等方式做好防护;晴天时的傍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改善 去年花40万元“打针” 今年飞絮量减少约1/2
此前,郑州多采取水冲等物理方法治理飞絮,冲洗的时候效果明显,可是水汽一蒸发,飞絮又“卷土重来”。
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去年,郑州市开始推广注射药物的化学方法:在杨、柳树雌株的成花期(每年4~5月)打“节育针”,第二年飘絮便会减少,防治率最高能达到70%。
“今年是取得效果的第一年,跟去年相比,郑州城区飞絮量大概减少了1/2。”郑州市园林局规划建设管理处副处长仝群喜说。
据介绍,郑州市主城区约有杨、柳树雌株1.3万棵,给1棵杨、柳树雌株“打针”的全部费用平均为50元左右。去年,郑州市约给8000棵杨、柳树打了“节育针”,总花费约40万元。
仝群喜介绍,今后3年内,将对郑州市内杨、柳树雌株全部进行药物防治,综合评估效果可行的话,将转入年度常态化工作。到2021年,力争使杨、柳飞絮不再是市民的困扰,而仅仅作为“绿城飞花”的景致。
释疑 “铲除毛白杨”?郑州市园林局:绿化功臣不能“一刀切”
近日,互联网上一篇呼吁“铲除毛白杨”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为杨、柳树“鸣不平”:对染绿城市的它们,不能“卸磨杀驴”。
仝群喜认为,不能因为飞絮的存在,就否认杨、柳树的生态贡献。杨、柳树作为“绿化功臣”,和榆树、槐树并称为郑州的四大树种,每个树种各有利弊。、柳树的优点非常明显,比如:对环境要求低,基本上种了就能活;树苗便宜,经济效益高;树冠高,绿量大,绿化效果好。
柳树每年发芽最早,落叶最晚,是郑州城市绿化中绿期最长的树种;杨树高大笔直,不需要过多关照,便可以长到二三十米的高度。
此外,杨、柳树还有很好的“固碳滞尘”作用。据统计,1株成年杨树,1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1株成年柳树,1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砍树这种‘一刀切’的方法,不是我们的首选。”仝群喜说。
计划
未来2~3年 完成高速路沿线城区段杨、柳更新
按照规划,到2021年,郑州城区内的杨、柳飞絮现象将得到大幅缓解,但是,对于从城区周边飘进来的“外来户”,又该怎么解决呢?
郑州市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处长毛训甲介绍,2003年以来,郑州市相继在黄河大堤、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两侧以及东部沙区,营造了一大批以杨树、泡桐为主的防风固沙林、黄河防浪林和通道防护林,城区部分河道两侧也栽植了很多柳树,实现了先“绿”的目标,为郑州市从根本上遏制风沙天气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过十几年的生长,这批杨、柳树已经陆续进入了成熟期、结种期。因此,近几年郑州出现了飞絮集中爆发的情况。
为了治理飞絮,郑州市林业局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新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有意识地减少或不选用杨、柳树作为造林绿化材料,尤其是在城区及其周边,已明确禁止选用杨、柳树苗木;
二是逐步调整树种结构,通过更新、更换老化的杨、柳树,栽植其他绿化树种,实现杨、柳树逐步退出、远离市区;
三是药物治理,通过注射药剂,阻止杨、柳树花芽和种子形成,从而减少飞絮。
目前,绕城高速沿线已基本完成了全部更新,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沿线城区段已大部实施了更新。这些区域更换成了雪松、女贞、石楠、白蜡、黄山栾等树木,增加了绿量,提高了景观效果。剩余的杨、柳树,计划在2~3年内完成更新。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编辑:河南商报 王莹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