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觉
视觉

种植大户的“经济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30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55588
核心提示:780亩一望无际的农田,优良的品种、标准化种植,绿油油的蒜苗、小麦成方连片,随风摇曳这是距黄河不远的濮阳县庆祖镇郎占村的一家农场。我预测今年大蒜价格肯定涨,所以加大了投入,总投资有100万元4月28日,站在大蒜种植区的田垄上,37岁的刘红根自信满满,


780亩一望无际的农田,优良的品种、标准化种植,绿油油的蒜苗、小麦成方连片,随风摇曳……这是距黄河不远的濮阳县庆祖镇郎占村的一家农场。


“我预测今年大蒜价格肯定涨,所以加大了投入,总投资有100万元……”4月28日,站在大蒜种植区的田垄上,37岁的刘红根自信满满,面前是他的“利民生态农业家庭农场”。


刘红根是村民口中的“诸葛亮”。村民们都说,刘红根精明,“看得清形势”。刘红根透露,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曾有过一年经济学的学习经历。


初中毕业后,16岁的刘红根报了一家培训机构的经济学课程。课程学完,他就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


 2007年,刘红根带着多年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元,回老家承包了47亩地种大蒜。刘红根开始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研究、精打细算,第一年就赚了15万元。


“打工那会儿整天想,学的知识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用上?俺很早就关注国内市场大蒜、玉米、大豆的价格波动情况,摸索其中的规律。”刘红根可以准确地说出2007年以来,每一年大蒜价格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小试牛刀就赚了钱,可是第二年,刘红根精准判断出大蒜价格要暴跌,在承包土地扩大的同时,他毅然放弃大蒜种植,改种小麦,从而避免了一场损失。


经过多年实践,刘红根总结出了一套“种植结构调整法”,每次播种前,他都会仔细分析农作物市场的价格趋势,然后调整自己种植的农作物结构。


“这几年,我看到有不少经济实力雄厚的人搞种植、养殖,因为没有把市场研究透,最终扛不过市场环境影响,不得不伤痕累累地退出了。”刘红根说。


十几年来,刘红根的农场不断变换着种植品种,承包的土地也从最初47亩逐渐增加到780亩,但他从未由于市场的波动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面对未来,刘红根表现出十足的信心,“我已经尝试通过招商合作的方式扩大规模,到明年,计划将农场扩大到2000亩以上,建个冷库,再搞个蒜片、蒜米深加工企业,我的大蒜种植就形成产业链了!”

作者:  记者 王映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鹏宇
编辑:河南商报 王莹
来源:河南日报

商报网尾图1
商报网尾图2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