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丘柘城到郑州郑大一附院,驾车要走250公里,花费将近3个小时。去客运站乘坐大巴车,也只需要60元钱。
远吗?不太远。
可对白血病儿童的妈妈刘海燕来说,这200多公里,却像隔着山海,隔着星河,隔着4天3夜的骑行奔波,隔着长达几百公里的提心吊胆。
一句"孩子又发烧了,不肯吃药",没身份证的她骑上自行车从商丘来郑州
刘海燕28岁,是3个孩子的母亲。
大儿子坤坤(化名)今年5岁,去年年底,他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高危)。
从儿子生病的那个日子开始,这个家就被分为了两半:丈夫张红彬在医院照顾坤坤,刘海燕陪伴公婆在老家柘城照顾坤坤的弟弟妹妹们,偶尔也来照看坤坤。
"孩子又发烧了,这个病就怕发烧,他还不肯吃药。"4月初,张红彬在电话里顺口向刘海燕提了一句,没想到却被刘海燕记在了心上。
"孩子不吃药,那发烧了哪能不吃药呢?"想起病重的儿子在吃苦受罪,刘海燕就揪心,"他爸爸以前出去打工,孩子和他不亲,只愿意听我的话。"
孩子的病情如何了?治疗的时候疼吗?会哭吗?想妈妈吗?现在又发烧了,怎么不肯吃药呢!
一咬牙,一跺脚,没有身份证、从未出过远门的刘海燕在包里装上自家蒸的几个馒头,几个包子,带上一条御寒的毛毯和几件厚衣裳,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公婆照顾,在4月3日这天,瘦弱的她骑上家里破旧的自行车,踏上了抵郑探儿之路。
啃馒头、睡银行,4天3夜边走边问路 丈夫:心疼死了
这条路要走多久,她也不知道。
她目不识丁,一天书也没念过,手机只会接打电话功能。
"去郑州怎么走?"骑上自行车,她边走边问路,"别人给我指哪儿我就往哪儿走,如果走错了我就再拐回去,总会有好心人的。"
"第一天很累,后来几天就好很多了,累了就下车推几步。"刘海燕扯了扯嘴角,似乎在笑。在她的脑海里,只要肯问路,只要她在路上,就一定能到郑州。
饿了就在路边啃几口冷馒头,晚上困了就找个自助银行站点在里面凑合一晚。
郑州没有辜负刘海燕的一腔孤勇,终于在4天后,4月6日的傍晚7点钟左右,她来到了郑大一附院。"到了之后我的脚已经不会走路了。"刘海燕说,"不觉得辛苦,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孩。"
"她到的那一天我都不敢认,晒得很黑,头发也被吹得乱七八糟的,还瘦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心情,特别难受。"说到这里,丈夫张红彬眼眶红了,泪水在打转。
"那天大儿子突然发烧了,小孩得这个病就怕发烧,我就给她打了电话说了一声,但是我根本没想到她知道后会直接骑自行车过来。"张红彬着实心疼,"以后再也不会让她一个人上路了。"
与娘家闹矛盾,身份证遭扣押
4月16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在郑大一附院的病房内见到了刘海燕一家人。
不同于寻常孩子,患病的坤坤安静得出奇。他躺在床上用手机观看动画片,身体瘦弱,单薄得像个纸片人。
刘海燕坐在病床旁的凳子上,怯怯地扭头朝人笑。
乍一看,她怎么也不像是个年轻的90后妈妈:身高约一米五,身体干瘦,走路时微弓着背,黝黑的面孔,脸上有着不符合实际年龄的皱纹。
张红彬坦言,刘海燕的智力可能有些缺陷,"说傻也不傻,就是有点迟钝。"
"我没有身份证,没办法买车票。就骑着自行车来了。"刘海燕坦言,是因为与娘家闹了矛盾,身份证和户口本也被奶奶扣押。
"之前带孩子来医院做检查是坐黑车来的。"张洪彬说,刘海燕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他们只能选择黑车出行,并且只能无奈承担高昂的交通费用。"也是因为经济原因吧,她才会想着骑自行车过来。"
说话间,幼小的坤坤爬到刘海燕身上,紧紧抱住了母亲,朝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你愿不愿帮帮他们,渡过这个难关?
张红彬说,现阶段,孩子已经进行完第三阶段的化疗,"平时也比较配合治疗,只是在病痛难忍时才会抱着他妈妈哭。"
据了解,为了给孩子治病,不到四个月,他们已经花费了十五六万。
平时,刘海燕主要在老家给饭馆洗洗盘子,日薪70元;农忙时帮人在地里拔草,时薪4元。而张红彬在上海打工,做油漆工的活计。
孩子生病后,这个家就断了经济来源。"我们的一点积蓄早就花完了,治疗费用可以报销一点,通过筹款平台也筹了一点钱,现在还欠亲戚五万多。"
记者:河南商报记者 张晶晶 实习生 张逸菲 王蒙 文/图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