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泡面,一个保温杯,一件T恤,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物品被摆放在展台上,然而它们的背后却是一个个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场名为“失恋博物展”的奇特展览正在郑州的中心地带——德化街内向世人们诉说着爱情中的种种。那么,这场看似“奇葩”的展览究竟是人们情感生活的慰藉,还是一场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奇特的展览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
600多平方米的展厅,15个房间,100余件展品,德化街某购物中心负一楼的“失恋博物展”3月31日开展,10天来,观展的人不少。“高峰期差不多日接量七八百名观众,平常一天也有两三百。”展览运营总监应一均告诉大河报记者。
走进展厅,大河报记者看到,关于爱情的金玉良言或悬挂、或粘贴在墙壁上,15个房间风格不同,每间都有数件展品,每件都配有一个小故事。“我们的展品都是从网友中征集来的,要求捐赠者写一段关于展品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应一均介绍说。
在衣服、包、毛绒玩具这类情侣间互送的物品中一包红烧牛肉面引起了大河报记者的注意。“那天晚上我送你回去,路过拐角口的小卖部,你说有点饿了,我们就开始翻口袋,结果你翻出来一块,我翻出来五毛,而一包方便面两块。我们跟老板砍价,最后一块五买了。你不舍得吃,说让我带回家吃,而我把它保存到现在。”
这个略显悲伤的故事,恰好符合了这次展览的筹办者——41岁孙京京的初衷。据应一均介绍,备受感情挫折的孙京京无意中了解到在克罗地亚有一家专门展览有关“曾经爱的遗产”的博物馆,决定将这个展览在郑州落地。“他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曾经的爱情信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来提醒、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应一均说。
未来的规划自主研发衍生产品
当大河报记者问,“失恋博物展”是不是一种商业行为时,应一均坦言,最初在设计筹备阶段,的确一直是从商业角度来考量,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个商业项目。但随着展览的举办,应一均和团队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要想办展,展品是关键。“失恋博物展”的所有展品按规定全部要从网友中征集,应一均担心,如果征集令发布之后,一件也征集不来怎么办?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应一均等了好几天,直到开展前的几天,一个女孩误入展厅,当得知这里要办“失恋博物展”,女孩送来了一件全新的男式T恤。原来女孩刚分手不久,为男友买的T恤还未送出。放下T恤后的女孩似自言自语,也像是在对工作人员说:“我放下了。”
应一均说,女孩的这句话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我觉得我们的初衷既然是要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情感态度,那么就应该往这个方面思考得更多一些,是不是可以把它做成人们情感上的一个慰藉场所,由具象化的物品来给予他们积极的生活力量”。
接下来的几天,各式各样的展品被源源不断地送来,应一均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展品已超过160件,“展厅已经摆不下了”。
应一均和他的伙伴每天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男女以不同的方式沉浸在展厅。“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应一均说,有默默哭泣的,有站在某个展品前沉思良久的,有在留言墙上写下长篇忏悔的。“这些观众的反应,更加坚定了我们整个团队的信念,就是要把这个展打造成一个可以让人们对情感和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的慰藉之地。”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郑州地区的另外4个失恋博物展,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主要是为了方便不同区域的人观展,也方便募集更多的展品。”应一均说,他们希望可以举办更多关于生活、情感方面的主题展览。
“我们未来还想做一系列自主研发的衍生产品,以定制为主,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来为他们定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且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应一均告诉大河报记者,不管是对于筹办者孙京京还是运营的团队人员来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展品,被主人再领走,“我们在募集展品时会告诉这些捐赠者,如果有一天他们复合了,请务必来将有关于他们的物品领走,这会对他们更有意义。”
情感专家为了忘却的纪念
收藏失恋的“礼物”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心思和情绪?心理咨询师、情感导师端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走不出失恋之痛,是因为无力面对爱情被无情中止的‘丧失感’,正如珍藏男友T恤的女孩,对众多失恋者来说,失恋是一种丧失,也是心里的未完成事件。他们保存与那段感情有关的物品,是满足一种‘我与你依然有关系’的心理需求。但这种行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睹物思人,保持与过去情感的链接,一方面又会让当事人沉溺其中,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而失恋博物展从形式上帮助失恋之人完成了一个放下的仪式,交出去的不仅是一件T恤或一包方便面,还有自己那份执着,意味着某种‘完成’。这在心理学上是很好的疗愈,因为拉开心理的距离后,再来看待那段感情,感觉会很不一样了。”
延伸阅读第一个失恋博物馆
2006年,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之后,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段恋情,他们发起了一个展览,展示那些恋旧的人不忍丢弃的东西。失恋博物馆由此诞生。失恋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奥林卡·维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是克罗地亚的艺术家,他们创建的这一项目,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50场展览,还被授予2011年度“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
作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康翔宇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