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
城市

带你看穿骗局丨河南一男子托人为儿子安排“正式工”,1.8万元全打了水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0  浏览次数:11643
核心提示:2月20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新乡市原阳县公安局获悉,该局刑警大队日前破获了一起求职诈骗案。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步步引诱受害人支付“经费”1.8万元,直到被警方抓获。
 春节过后,求职高峰期如约而至。一些诈骗分子利用求职者“找好工作”的心理在熟人中实施诈骗,屡屡得手。2月20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新乡市原阳县公安局获悉,该局刑警大队日前破获了一起求职诈骗案。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步步引诱受害人支付“经费”1.8万元,直到被警方抓获。


自己的“病人”声称“认识人”,要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个“正式工”

家住原阳县太平镇的吴某,在本村开了一家诊所,并在周围几个村庄小有名气。嫌疑人李某平时有点感冒发烧就去找吴某看病,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17年10月的一天,在两人聊天的过程中,吴某提到自己的大儿子年龄不小了,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去给别人打零工又觉得没面子,也不好找对象,这件事情成了他的心病。李某听后,当即拍着胸脯:“这不是啥事,我认识人,我想法给恁家孩子安排个正式工。”

吴某听后顿时喜出望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李某多次打电话让吴某拿点活动经费给他。吴某又想让李某办这件事,又怕花钱办不成事,一时犹豫不决。

2018年5月,在李某又一次催促和极力游说下,吴某降低了内心的疑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拿了3千元现金给了李某。可仅仅过了三天,李某就打电话说钱不够,称想办成事还得再拿1万元。吴某心里很不舒服,说手头没钱了,不想办了。李某立即劝说吴某:“礼已经送了,现在不办,钱不就扔了吗?”吴某于是又狠下心,从外甥那里借了1万元钱给了李某。

犯罪嫌疑人步步引诱,受害人支付的1.8万元“经费”打了水漂

李某接到1万元后,好长时间都不再主动联系吴某。吴某实在憋不住了,就给李某打电话催问。李某只是简单地回复:“正在办,别急。”

今年1月的一天,李某突然急匆匆地和吴某联系,称他托的办事人快要升迁调走了,需要抓紧再活动,再筹备1万元,事情就板上钉钉办成了。吴某称他实在拿不出钱了,李某这时话锋一转:“这样吧,看在我们关系这么好的份儿上,你凑5千元,我再给你垫5千元,先赶紧办事,回头事办成了,你再还我钱。”

纠结了半天的吴某最后一咬牙,还是选择了相信李某,又凑了5千元给他。这样,吴某前前后后给了李某共1.8万元现金,且都是在田间地头交易,没立任何字据。

本以为这次就能给儿子跑好工作了,谁知隔了几天再问,李某又说办事人去外地开会了。吴某这次终于忍不住了,他不再相信李某,向李某索要之前送出的钱。李某瞬间翻脸,不但不给吴某钱,还称吴某给的钱不够他办事用,他自己还垫进去几千元。

吴某气愤不已,于今年1月27日向原阳县公安局报了警。李某到案后,对诈骗一事矢口否认。后经警方耐心释法,李某终于承认了诈骗吴某1.8万元钱的犯罪事实。目前,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刑拘,并已经将骗得的1.8万元现金全部退还给受害人吴某。

【记者手记】找工作也要“走正道”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加之不少人都存在“有关系有钱”就能办成事的错误观念,于是就托关系花钱“找工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找工作心切”和求职者父母“为孩子找好工作”的心理特点,吹嘘自己有门路能办成事情,借机索要钱财。

本案中,当受害人询问进度时,嫌疑人往往一面推诿搪塞,一面以费用不够为由,再次索要钱财。受害人出于对“熟人”或“能人”的信任和担心损失前期已支付钱款的心理,往往会对嫌疑人有求必应,导致被骗金额越积越多,最后不仅“好工作”成为泡影,钱财也被骗走。

采访中,原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王中山希望通过河南商报提醒广大市民,寻找工作请到正规的人力资源部门或劳务职介部门,切勿轻信所谓“有关系”“有能力”的人。

不论这些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求职者都不要轻信他们声称的所谓“硬关系”、背景和指标。你盯住的是工作、职位,骗子盯住的是你的钱包。切记找工作要通过正规合法途径,以防误入陷阱。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通讯员 郭歌 侯金琨 文/图
编辑:河南商报 韩坦道
来源:河南商报

商报网自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