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治理乱停车,不能“以罚代管”!省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停车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8  浏览次数:19004
核心提示:停车难已经成为我省多个城市所罹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症状,省政协委员刘哲:贴条并非治理乱停车良策,次次顶格罚200更无必要。【核心提示】主城区内停车难,医院、学校、商圈周边停车难上加难,与难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以省人民医院周边区域为代表的停车漫天要
“停车难”已经成为我省多个城市所罹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症状,省政协委员刘哲:“贴条”并非治理乱停车良策,次次顶格罚200更无必要。

【核心提示】主城区内停车难,医院、学校、商圈周边停车“难上加难”,与“难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以省人民医院周边区域为代表的停车“漫天要价”以及让人猝不及防的罚单……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停车难”已经成为我省多个城市所罹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亟待尽快予以解决。


自2018年3月起,本报也曾就郑州公共停车场乱收费以及停车难问题展开持续关注,至今所刊发的稿件已近20个版。


呼吁智慧停车加速落地,建议大力兴建立体停车场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提出治理乱停车不能单纯靠“贴条”来以罚代管……河南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对于“停车难”这一问题,目前已有近10位参会的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民革河南省委还提交了集体提案对此进行关注。


省政协委员刘哲:“贴条”并非治理乱停车良策,次次顶格罚200更无必要


“‘贴条’绝非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的良策,且次次都按200元‘顶格’处罚,这真的有必要吗?”1月17日,正在参加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刘哲说,在城市中,出现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要辩证地看。城市配套建设滞后,停车位配比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在现实中,结果却都是由市民按照“顶格处罚”的标准去“买单”。


【调研】对100位车主随机访谈,一辆车一年至少罚1000元


为了撰写这份名为“关于刹住郑州市‘乱贴条’、缓解市民停车难的建议”的提案,刘哲耗时一年做了调研。


调研中,他随机访谈了不下一百名车主,得出的结论是:平均下来,每车每年至少被“贴五次”。也就是说,这些受访者的机动车一年至少要被罚1000元。


据刘哲调查,郑州市2018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00万辆,一年间增加30多万辆,且还在迅猛增加,作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八个城市之一。


郑州市虽然逐年增扩停车位,但与机动车数量的增幅相比,严重不成比例。


刘哲介绍说,通过媒体报道数据得知,截至2018年底,郑州主城区对外开放公共停车泊位约37.1万个,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约1.7万个,加上单位泊位、住宅配建停车泊位90万个后,总数不足130万个。这就意味着这些车位上即便即便全部停满车辆,还有300余万辆机动车无泊位可供停靠。


刘哲说,理论上,郑州市每天可以对数以百万辆的车进行贴条,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而从他和身边朋友的直观感受上,最近一年多来,交管部门贴条的频率在急剧增加,很多街道几乎天天在贴条,甚至有郑州市民形象地称这是郑州的“车头税”。


“交管部门常说要人性化执法,要以教育和整治为目的,但在执行层面,却演变为了不顾现实车位严重不足的情况,成了以处罚为目的。”刘哲说。


本应慎用的200元顶格处罚,在现实中却成常态


除了“贴条”的频率日益提高外,对于“贴条”处罚的标准刘哲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他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刘哲质疑说,法律明确规定的是对“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进行处罚,但现实中却变成了“没有泊位一律处罚”,且法律规定中明明有“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处罚区间,但在现实中却基本都按200元顶格处罚。“在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中,顶格处罚是一种被慎用的处罚方式,除非性质特别恶劣。但在对违停车辆进行处罚时,顶格处罚已成常态。”刘哲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也必然会受到广大交通参与者的诟病。


对于在现实中业已经出现的“以罚代管”现象,刘哲建议说,交管部门应当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将“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作为处罚时的基本要件,并在执法时结合具体市情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严格审计违停罚没款。


对违停罚没款用途严格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结果。与此同时,在城区主要路段、易堵路段设置禁停区、禁停时段。“仿照商事制度改革中的‘负面清单’制度设立禁停区、禁停时段,除这些区域外,法无禁止皆可停。当然,对确属乱停乱放堵塞交通的,应依法治理。”刘哲说。


民革河南省委:
挖掘“消极空间”潜力,有效扩增城市停车空间


在河南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民革河南省委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缓解我省城市停车难题的提案》。


记者在提案中看到,除建议引入智能化停车管理手段、落实改新建项目按标准配建停车泊位等建议外,该提案着重提出针对老城区既有小区现状,应充分利用利用率较低的“消极空间”,进一步挖掘停车潜能。


“老城区不比新区,只能在既有现状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停车潜力。”该提案主要撰写人,民革河南省经济委员会委员张俊卫告诉记者,在建成年数较多的小区,下班回到时,因车位紧张,住户动辄就要将车停放在距家一、两公里之外的地方,给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在这份提案中,民革河南省委也建议,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对有条件的街头公园、广场、较宽的绿带、临街单位的空闲场地等进行挖掘,适度开发地下空间或建设立体停车场库,增加可用停车位。同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段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道路路面上规划一定数量的停车泊位,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前提下,允许机动车在限定的位置临时停放。尤其是目前已建成多年的“低标准老旧小区”,应对小区内目前利用率不高的“消极空间”进行重新改造,见缝插针,建设小体量的现代立体停车库。


省政协委员牛培玲:

加速智能停车手段落地,城市停车收费平台应尽快统一


在今年多位关注“停车难”这一问题的提案中,省政协委员牛培玲将建议着重聚焦在了“智能化停车”上。


1月17日下午,牛培玲向记者介绍说,在她对于“智能停车”这一问题的调研中发现,从广州、深圳等地的经验来看,仅仅依靠增加停车位的供给,因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已无法解决日益凸显的停车矛盾。要想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重要的是加强停车位的有效供给,要构建推广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和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立起智慧停车系统,从而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多地实践证明,仅将道路内侧所设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市区内道路车速可提升30%以上。”她说。


针对智慧停车系统的构建,牛培玲建议,首先应当尽快研究出台省级层面的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发展智慧停车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她也建议推广采用“PPP”模式,简化停车场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做好联审联批,并提高新建立体停车场的比重,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8年,包括大河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对郑州公共停车场中存在的收费乱象进行持续报道后,郑州市智能化停车场的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但在目前建设中,也存在着收费平台不统一的问题。据记者了解,在郑州目前智慧化停车场的建设中,各区承建的公司并不相同,仅金水区一个行政区域内,就由四家公司分区域、路段进行承建。对此,牛培玲也表示,无论承建方有多少个,但供市民使用的智能停车平台(APP)应当统一。“不能说有几家公司经营就让大家下载几个APP去使用。”她说。

省政协委员连鸿凯:
为老城区内的大型医院就近开辟新的地下停车场


老城区内停车难,在大型医院、商超周边停车更是“难上加难”。在多位政协委员关注停车难的提案中,省政协委员连鸿凯则将提案聚焦在了老城区大型医院停车难的问题上。


作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院长,连鸿凯对于大型医院内停车难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告诉记者,院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来院就医患者普遍反映的问题。很多患者因停车花费的平均时间在4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一些患者由于院内无车位,把车辆临时停放在医院周边而被贴上罚单,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停车问题而放弃了就医。


“老城区大型医院和周边道路的规划格局早已确定,只能从利用周边地区的地下空间着手寻找增量。”针对目前现存的情况,连鸿凯建议政府加大对老城区内大型医院周边可利用的地下空间进行专题调研、规划,为设立在老城区的大型医院开辟可供患者就近停车的“地下后花园”。


作者:大河报记者 杨书贞 陈骏
编辑:河南商报  郭佳慧
来源:大河客户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