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在郑州市环境攻坚办、郑州市控尘办及多个辖区探访发现,为了2019年开年有个好数据,污染防治参与人员的督查和整治工作比以前更密集了,有企业还说,"督查人员跟监测器一样准得很。"
【压力】 一次差数据需要俩月才可能追平,新年后这些天不敢松懈
元旦过后这几天,连续的污染天气过程不仅让很多郑州市民再次带上了防霾口罩,也让很多让大气污染防治人员很焦虑。
1月3日,郑州市环保局再次召开重污染天气管控日调度会,各辖区污染防治负责人悉数参会。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根据郑州市的要求,在此一轮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中,要进一步落实应急管控,对影响辖区环境的污染企业开展重点督查,工作要更细、更严。
"以工地防治为例,重点看是否违规动工,是否产生污染,各项防治措施是否到位,这些工作每天都在做,但每天都不敢松懈,"中原西路街道规划建设环保科主任张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今年以来,弦一直都没松过。前几天有人问,2018年翻篇了,是不是能稍微歇一两天,根据污染专家的通报,一次污染天气产生的差数据,需要一两月才可能追平,可以说‘歇两天,追俩月’,咋敢松?"
【成效】 督查频次密集,企业说就像多了"监测器"
根据郑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各辖区督查人员再次增加,通过下沉一线和视频在线监控,对重点项目随时上传巡查信息。
"很多次给项目企业通报污染防治不到位的问题时,项目负责人很惊讶,你们咋这么快发现了?"张伟还透露,"对于目前的巡查督查,不少企业项目称跟‘监测器’一样准,一出现问题都能查到。"
"对辖区建设项目来说,控尘工作贯穿建设项目全程,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的要追究、要惩处,"二七区控尘办负责人闫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对比,看到一些整治不力的企业被顶格罚款、信用惩戒甚至移送公安,看到一晚上巡查好几遍,他们也压力很大,都会再次提高防治标准,会跟着学习。"
日前就中原区建设项目落实管控情况带队夜查的中原西路街道办主任李文平也给河南商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往到一些工地检查时,还需要边查看边指出问题,现在往往是一路查看下去,工地负责人自己就能自查自纠,说要怎么整改了,劲儿往一处,辖区也不用再"追着""赶着"了。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陈鹏冲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