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河南商报美术馆首届钧瓷艺术博览会举行,近百件钧瓷精品集中“露面”,让参观者可以一睹钧瓷的魅力。
展览 十几位钧瓷大师齐聚商报,近百件钧瓷精品亮相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属于河南省禹州市神?“特产”。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
12月19日,河南商报美术馆首届钧瓷艺术博览会在郑州市经开区正商经开广场河南商报社举行,十几位中国钧瓷大师参加,展出了近百件珍藏的钧瓷精品。

展会上展出的近百件钧瓷均为原创作品
河南商报记者 赵墨波/摄
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展出的近百件钧瓷均为原创作品,包含炉类、尊类、壶类、罐类、瓶类、盘类等,作品造型古朴、工艺精湛、窑变丰富,其中不乏“马踏飞燕”“女娲补天”等难得一见的钧瓷佳品。博览会现场,一位参观者指着一件展品对河南商报记者说,这是苗长强的作品,莹润似玉、过渡自然,“不用看底款,一眼就能认出”。
据了解,来自神?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的作品颇具个性,具有莹润似玉、细腻如脂、过渡自然的特点。
观点 创新固然重要,但传承是根本
在随后举行的“商报·钧瓷之幻化蝶变文化高峰论坛”上,苗长强与钧源堂“钧窑”掌门人裴国乾、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王现锋等十多位钧瓷大师一起分享了他们对钧瓷未来发展的观点。
“现在钧瓷界提倡传承、创新。创新固然重要,但传承是根本。”现场,王现锋提到,目前钧瓷市场面临着成本增加、人才缺乏等挑战,行业要想有所发展和突破,需要从业者把传统工艺学扎实,否则只能空谈创新。
此外,裴国乾强调,传承并不是一味地沿用传统技艺和功法,“钧瓷的发展更需要了解市场和消费者所需,可以从现代人的审美中,进行产品革新”。
对于目前钧瓷柴烧、炭烧的工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晋晓瞳表示,建议划定区域建立钧瓷公共环保区域,“既可以解决钧瓷烧制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又能用传统技艺留住钧瓷的‘根’”。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