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11年来,这群孩子都有12个“爹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6  浏览次数:11700
核心提示:洛阳市老城区的一所培智学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这群孩子有12个爹妈,这12个爹妈都是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志愿培智服务队(以下简称培智志愿服务队)队员。11年里,这12个爹妈更换了多次,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这些志愿者每个月两次到培智学校陪伴这里的学


洛阳市老城区的一所培智学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这群孩子有12个“爹妈”,这12个“爹妈”都是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志愿培智服务队(以下简称培智志愿服务队)队员。11年里,这12个“爹妈”更换了多次,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这些志愿者每个月两次到培智学校陪伴这里的学生。培智学校的学生们已经把他们当做亲人,甚至称为“爸爸妈妈”。

    一则绘本故事读了5遍

    沈贤丽是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学的是美术学,2017年加入培智志愿服务队。说起加入培智志愿服务队的初衷,沈贤丽说:“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当过志愿者,去敬老院、幼儿园等一些地方,所以,当我看到志愿服务队这几个字的时候就觉得特别亲切,就毅然加入了。”

    刚加入培智志愿服务队,学姐就告诉沈贤丽,这个志愿服务队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工作特别难开展,主要是培智学校里的学生比较特殊,可能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直接用流利的语言进行交流,要做好所有的心理准备。听了学姐的话,沈贤丽和其他人一样,有些后悔还有些害怕,心里矛盾了很久。

    “但当我第一次跟着学姐他们去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这种矛盾害怕的心理就完全没有了。”沈贤丽说,“进入校园,学生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飞奔着跑过来,围在我们身边,有的用含糊不清的话让我们教他们画画,有的紧紧地和志愿者拥抱在一起。”沈贤丽回忆道。这时候,她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她走过去,那个小男孩用手指着手里的绘本故事书,再指指嘴巴和耳朵,原来是想让沈贤丽给他讲绘本故事。沈贤丽就接过绘本故事讲了起来,讲完一遍,小男孩再指指绘本故事书和耳朵,沈贤丽就再从头讲一遍,就这样,这一本薄薄的绘本故事书,沈贤丽为这个小男孩讲了5遍,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都忍不住哭了,觉得这个小男孩特别可怜,他们特别需要有人陪,需要有人去关爱,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来这里做志愿服务。”沈贤丽回忆说。

    11年里,他们一直坚持奉献爱心

    “我听我们老师说,培智志愿服务队2007年成立,当时,从新加坡来了一个大学生交流团,在洛阳最后一天的时候,交流团的学生们到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做墙绘,因为人手不够,就找到了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当时美术学院的学生跟着去了以后,感觉那里的学生特别需要关注,就成立了培智志愿服务队,到现在已经有11年了。”沈贤丽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

    据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辅导员李海瑞老师介绍,培智志愿服务队从成立以来,确实已经有11年了,每年都会进入一批新的成员,目前,固定的

志愿者是12名,学校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有很多,一直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管理、自发进行志愿服务的,学校只是一个辅助的引领作用。虽然固定的志愿者只有12名,但每次去做志愿服务的时候,都会在班级和学院里进行志愿者招募,最多的时候一次20多名学生同时到培智学校进行志愿服务。

 张玉清和杨雯婧都是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大二的学生,她们和沈贤丽一样,在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做志愿服务已经有一年多了。“有一次,我们从培智学校出来,突然发现身后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我问她有什么事情,她说,我要和你们一起回家,当时感觉特别感动。”她们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

    “志愿服务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每次见到那些学生心就被揪着,但是一看到他们的笑脸,就让人忍不住想去陪着他们,哪怕只是教他们画画、为他们读读故事,哪怕有时候连语言沟通都成为障碍,他们已经把我们当成了亲人,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看望他们,我们毕业了,还有下一届,还有下下一届,培智志愿服务队一直存在。”沈贤丽说。

记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高菊 通讯员 焦丽君 文图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