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觉
视觉

开着“漏风”面包 打响三全名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6  浏览次数:12929
核心提示:陈泽民的1992:天命之年,“下海”弄潮

76岁的陈泽民,依然在坚持创新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隆冬,陈泽民开着一辆刚刚撞掉了挡风玻璃的二手面包车,赶往沈阳。

到地儿,他稍微缓了缓,就给当地的水产厂、蔬菜厂、肉联厂经理们打电话。

“我从郑州来的,发明了一种速冻汤圆,在北京卖疯了,你们过来看看。”他一边联系潜在经销商,一边交代旅馆的人给自己冰柜的配电盘充上电。

这是1992年春节,距离“中国速冻汤圆之父”陈泽民正式辞职下海,还有几个月时间。

【人物名片】

陈泽民 76岁   三全集团董事长

一句话评价:

一颗小汤圆,“滚”出一个速冻大产业

 

【个人感悟】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赶上了中国改革好机遇的、再普通不过的人。我们心存感恩,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拼搏、去奋斗。

在发明速冻汤圆后,大家叫我“中华汤圆王”,后来,大家叫我“中国速冻食品专家”,现在他们叫我“中国世界餐桌的系统供应商”。

我理解,企业家就是敢冒险、敢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今年76岁了,还在创新,还在二次创业、三次创业。

敢冒险

“悄悄”推销了两年汤圆后,他辞去公职下海创业

“东北几乎没人吃过汤圆,尝过的都说自己有口福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陈泽民说。

他在沈阳找来的3名经理品尝了现煮的汤圆,料定这种又糯又香的中原美食会热销。三全汤圆征服了经销商的味蕾,也在1992年第一次进入东北市场。

这时,他还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正准备辞职下海。周围人不理解:50岁了,工龄都快30年,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干,非要下海当个体户?

可陈泽民认为,如果还留有一条后路,就不会有背水一战的创业决心。更重要的是,会错过难得的市场机遇。

还在当副院长的时候,他利用周末时间,抱了两箱,到郑州最大、位于德化街的刘胡兰副食品商场推销。

商场负责人尝了以后,答应“卖卖试试”。当晚,商场的人就打来电话:老陈,快再送10箱,你的汤圆一传十、十传百,卖光了,回头客又找来了。

陈泽民二话不说,连夜加班赶制了10箱。第二天一早,他借了一辆三轮车拉到了商场。

进去一看,原本批给商场2.5元一袋,交代商场卖3元,却被商场改成了3.2元。之后,商场又涨到3.5元、4元,仍然挡不住市民的购买热情。

看到速冻汤圆热销,郑州但凡是个食品加工厂,都上马速冻汤圆生产线,大大小小几十家。

一时间,“郑州汤圆好吃”的名声不胫而走。陈泽民到西安、石家庄出差,看到路边小摊贩卖的明明是当地元宵,却打出了“郑州汤圆”的招牌。

“速冻汤圆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基于这一判断,1992年,已经50岁的陈泽民,在“悄悄”卖了两年速冻汤圆后,正式辞去公职,下海创业。

敢创新

他发明的速冻技术,把汤圆变成了全年热销的美食

1992年的国内速冻食品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外已经有一二十年发展历程。

“如果国外的企业,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国内市场,凭他们的实力,很可能迅速抢占人们的餐桌。”陈泽民认为,与其让国外的企业进来抢占市场,不如河南的、国内的企业一起做大。这也是三全放弃对一众仿冒厂商维权的原因。

不过,很多市场认可的,还是三全的汤圆。

他回忆,过春节,一个郑州的老顾客打电话抱怨:平时都能吃到三全汤圆,怎么过节去买却买不着了?

“不可能啊,这个商场明明刚进了货。”陈泽民纳闷,问了才知道,三全汤圆不愁卖,商场想趁春节先把其他厂的汤圆卖了,等过完节,再把三全汤圆放出来。

在三全汤圆热销之前,汤圆只是一种季节性食品。陈泽民用自己发明的速冻技术,把这种元宵节才吃的食物,变成了全年热销的美食。

“当时没想着怎么赚钱,只是研究把东西做好。别的厂用每吨1000元的糯米粉,我用的是每吨5000元的泰国糯米粉。”陈泽民说,这种泰国糯米粉做出来的汤圆,膨胀系数高,吃到嘴里不粘牙,放到碗里不变形,“白白胖胖,十分好看”。

三全“好汤圆”,每到一地,都引发商户争抢。一次,一车汤圆刚到山西太原总经销那儿,还没等卸货,等待批发的个体商户就一拥而上。一个个体户老太太在争抢中,不慎跌断了腿。

陈泽民赶快让销售经理上门慰问,安慰大家不用争抢,想要多少,尽量满足。

那年代,谁代理三全汤圆,谁就能快速致富。一个东北的小伙子代理三全汤圆,春节前还是蹬着辆三轮车挨个商场送货,一个多月后,就换了一辆几万元的金杯牌面包车。

敢尝试

曾令他羡慕的行业龙头,后来追着他的创新走

1992年,三全凌汤圆正式摆进上海大型商超的冰柜,和台资企业“龙凤”第一次相遇了。

“龙凤当时是行业第一,三全连前十都还没进。”陈泽民说,每次去北京开展销会,三全只有几个岛柜(冰柜),摆在小展台里;而龙凤的展台又大又排场,广告做得到处都是。这令陈泽民非常羡慕。

不过,三全也有自己的优势:人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对大陆市场熟悉。“我在郑州建厂、雇人生产,龙凤在上海生产、管理,成本上我们就有优势;而且我们还善于创新。”陈泽民说,和别的品牌比,龙凤创新能力算是强的,但是可能没有三全强。

资深的龙凤,有时候跟着三全走:三全生产汤圆,龙凤也生产汤圆;三全推出散装,龙凤也生产散装……逐渐地,三全赶了上去。龙凤在大陆市场的步子却慢了下来。到后来,美国亨氏收购了龙凤。

2013年,股神巴菲特收购亨氏,并将旗下龙凤速冻业务出售。曾经羡慕龙凤品牌价值的三全,以2亿元价格,全资收购了龙凤。至此,三全坐稳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头把交椅,市场份额也提升到超过30%。

1989年,陈泽民向邻居借了1.5万元,想做点冷饮小生意;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A股上市;2017年,三全食品实现营收52.56亿元。

“三全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三全,也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陈泽民说。


来源:
河南商报
作者:
河南商报记者 崔莉莉
编辑:
河南商报 孙亚男
商报网最后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