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优化。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被誉为我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增强版”。从力争2020年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部实现翻番,到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从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研发费用奖励,到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科技、财税政策服务……梳理后不难发现,与以往相比,“升级”后的《实施方案》在目标制定和举措施行方面有了两大变化:既追求量的增加,又要求质的提升;既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礼包,又推出“真情实意”的服务举措。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经济效益大、技术层次高、市场竞争性强等自身优势,是技术、智力、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最为密集的企业,是加快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引领企业创新的排头兵,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以2017年为例,我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15家,其中新增60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了历史上的最快增长。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数量的翻倍增长,以为数量增加了就是发展壮大了,更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资金扶持层面,以为给钱补贴了就算扶持到位了。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看数量更要重质量,真投入还要优服务。过去有些地方吸引投资者,靠的是让利多、补贴多。如今来看,好项目不是靠补贴优惠拉来的,优秀的企业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稳定、开放、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目前,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7.4%。这就意味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以硬措施来为“软环境”托底。政府要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一手抓权力“瘦身”,一手抓服务“强身”,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实效,享受有“温度”的服务。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冯军福
编辑:河南商报 孙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