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银行服务加速从物理网点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各大银行竞相在移动端发力。APP正成为银行与用户、银行与第三方开发者、银行与各类生活消费场景最紧密的连接点。可以说,APP是银行系征战移动互联网金融,决胜金融科技赛场过程中的关键武器。
今年8月底,工行手机银行的用户突破3亿,用户规模、用户黏性、用户活跃度三个指标均为行业第一。10月25日,工行历经两年的潜心研发,推出了新一代手机银行——手机银行4.0。
工行手机银行4.0
极智焕新,深度有“+”
不同于以往小修小改的功能更新,此次工行手机银行的各项参数标准大幅提升。此次手机银行4.0基于“专业、安全、智能、精选”四大定位,进行了界面焕新、贷款服务升级、智能语音交互、五大措施降门槛、安全升级加固。此外,工行新版手机银行还首创了智能账务查询与分析功能“随心查”和个人证照在线管理“云保管”,精选特色场景金融服务。这八个维度的大改变,使得工行新版手机银行达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90%以上业务覆盖率、5年以上交易数据查询和全方位安全保障机制。
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工行手机银行业务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全新拓展。此次新版手机银行基于用户的多领域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对个人客户具有吸引力的创新功能。在贷款上,更为贴心与人性化,同时,工行还将特色金融场景拓展到更加垂直细分的领域,例如“环球通”功能可满足客户“跨境汇款、资信证明和结售汇”等出国旅游、留学金融服务需求,“e起投”可以让用户便捷参与国际市场投资,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在拓展业务功能的同时,新版手机银行也延续和强化了工行在账户安全性上的优势。此次升级,工行将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反欺诈模型、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纳入风控体系,风险防控实力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五重“账户安全锁”功能,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启用境外锁、地区锁、夜间锁、境外无卡支付锁、限额锁等五重安全防护功能,实现卡片的交易地区、时间、限额精细化管理,可有力防范盗刷。
技术创新驱动
引领工行加速智慧化转型
今年8月,工行在中期业绩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e-ICBC 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此次手机银行的升级在金融场景的覆盖上,在功能的首创上,在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上都顺应了当前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改造。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指出,工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产品,其中重点推进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建设,构建金融生态服务圈。二是打造该行新一代信息系统(ECOS)。三是重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七大创新实验室成果。在云计算方面,工行已实现基础设施云平台落地。在大数据方面,已形成数据仓库,在反欺诈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果。
升级版手机银行是工行向智慧银行转型的代表性成果,对该行其他产品线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行手机银行与信息服务平台融e联、电商服务平台融e购共同组成了工商银行E-ICBC 3.0战略三融平台。截至2018上半年,融e联客户数达到1.37亿户,较年初增长20.1%;融e购月均活跃客户同比增长133.3%,B2C客户较年初增长24.4%,交易额同比增长21.2%。此外,工行网络融资余额已超过了9500亿,推出线上小微融资品牌“小微e贷”,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纯信用线上融资产品“经营快贷”业务。三融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承担互相导流、增强用户黏性的功能,彼此支持补充。
手机银行作为银行智慧化转型的先头兵和距离用户最近的移动终端载体,它的作用之大不言而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升级充分说明了技术变革对金融服务的创新驱动力,同时也将银行系APP的专业性推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