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步入新时代的河南文艺,主流媒体如何讲好出彩河南的文化故事?在大河报文化周刊《河之洲》走过坚实百期的这个初冬,河南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大河,共叙大河文化情,共谋河南文化事。
11月17日,大河报文化周刊《河之洲》100期座谈会,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中心大厅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发声新时代文化更出彩”这一主题,为《河之洲》更好助力河南文化高地建设,建言献策。现场氛围欢畅热烈,创意火花激情迸发。
《河之洲》是河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百期的《河之洲》正当年,这一百期做得非常精彩,为我们河南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阵地,成为河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即便拿到全国也都是亮堂堂的一张名片。”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如是说。
的确,百期的大河报文化周刊《河之洲》,不仅见证了一家主流都市报纸为本土文化发声的执着,更梳理出一部沉甸甸的河南当下文化史。
《河之洲》100期封面秀正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楼举行
自2016年8月13日,《河之洲》与读者见面的两年多来,大河报以主流媒体的担当,以匠人之心的笔触,观照蓬勃前行中的河南文化事业。其中,王牌栏目“深读”,深入浅出报道文化现场,扛起文化高地建设的传播大旗,跻身河南新闻奖名专栏。
“看了《河之洲》,我感到非常振奋,从栏目到版式都非常有张力、有活力,很感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点赞说,《河之洲》也为新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开场时,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冯杰以“河副作家”自称,原来他是《河之洲》副刊的资深作者,还曾开过“冯杰说画”专栏。他开玩笑说:“‘河之洲’这个品牌和我的感情非常深,就是她让我从一个作家‘沦落’成为一个画家!”对于升格为文化周刊后的100期,他也是连连感叹:“内容很丰富,几乎容纳了河南所有的文化元素,看完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河南是文化大省,其中离不开大河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著名剧作家,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回忆说,他编剧的《程婴救孤》取得成功就离不开大河报强势媒体的支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大河报成就的作品,在过去良好的积淀下,未来的《河之洲》可以大有作为”。
紧扣时代脉搏切入当下文化生活
从创刊时名为《大河文化报》肇始,文化的基因在大河报的血液里流淌了23年。
从《厚重河南》到《河之洲》,深耕本土文化,不断革故鼎新,深入社会文化肌理,感知时代跳动脉搏。梳理《河之洲》“深读”选题,不乏聚焦郑州民谣、小剧场话剧、网络作家、朗诵爱好者群体、新型书店等新文化业态。
参加座谈会的学者专家为《河之洲》点赞
民俗学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的总结更为贴切:“经典河南侧重的是传统,精彩河南侧重的是现代,我们从《厚重河南》到《河之洲》,便是从经典河南到精彩河南的一次升华。”
“希望《河之洲》能引领河南人的精神生活,引领中原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庚香说,这就需要思考如何将美学、艺术、文化、思想等有机融合起来。他建议主流媒体的视野在“老家河南”“厚重河南”之外,更要关注现代河南、创新河南,比如进一步推介中原书风、中原学派、中原戏曲家群等文艺品牌。
“紧扣时代脉搏,切入当下文化生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守国强调说,媒体人要敏锐地观察到当下文化的热点和亮点,现在全省各地都有新兴文化的不断涌现和发展,要学会连通。同时,大河报的文化坚守和传承,也需要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赵钢指出,不仅要关注既有的成熟文化,也要关注成长中的文化,“现在新的文艺形式不断出现,应该敏锐地发现这个萌芽,需要主流媒体给予关注和引导。”大河报首任总编辑王继兴也提醒说:“关注文化,既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现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河南站站长韩为卿说,步入新时代的《河之洲》,需要确定一个比较新的能够切合时代背景的文化立意,比如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时间上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新文艺的兴起和时代的生机。
“中原文化不是守旧的,而是一直在创新的,宋代以前整个中国的创新就集中在中原,在今天也要把这种创新性充分地展示出来,服务于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杨萌芽认为,动漫等河南文化新业态需要做更多深耕。
互动传播用互联网思维二次创作
《河之洲》不仅是捧在手中的报纸文化大餐,还是手机里的趣味内容产品。大河客户端“河之洲”频道上线,创意H5、短视频、抖音的探索,读书活动的直播互动等形式,在用户黏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数字智能时代,《河之洲》如何和网络实现深度互动?
李庚香建议,选题设置就要注重网络互动,“不妨先将文化选题在网络上做前期铺垫,引发网友讨论、学界探讨,让话题在河南网友中先形成影响力,然后经过深入采访,最终将精华内容在文章中呈现”。
《河之洲》的内容非易碎品,这是与会专家们的共识。杨萌芽还就如何就《河之洲》内容的二次创作提供了方案。
他认为,应该增强“平台创新”意识,“对积累的内容资源进行二次创作,转化成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可以利用短视频等移动端形式有效地推广大河报内容产品,增强和用户的互动性”。
“吸引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就要关注他们的兴奋点、痛点,对中原文化进行创意传播。”杨萌芽表示,让传统回到我们当代,内容创新是第一位的。央视《朗读者》《国家宝藏》正是将文化与创意结合产生了活力,受到年轻观众追捧。
善于借力成为重大文化活动创造者
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河之洲》也致力于成为培育新兴文化的建设性力量。
以小剧场话剧为例,在推出郑州小剧场话剧样本调查策划后,还邀请郑州所有小剧场话剧团体负责人和戏剧专家首次聚首,共谋本土小剧场话剧发展。而河之洲读书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先后策划了河之洲读书月、“和你一起阅读23天”等大型阅读活动,助力书香郑州建设。
“未来,《河之洲》可以从宣传者、发布者,成为重大文化事件的创造者、参与者。”陈涌泉说,和政府部门、文化团体、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完全可以为河南文化高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要善于借力。”赵钢表示,大河报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借助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形成合力,策划一些重大文化项目,有助于扩大《河之洲》的品牌影响。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霍松园以群众文化建议为例说,《河之洲》可以联合策划,做系列报道,提高品牌活动的知晓率。与此同时,王继兴提议,要注重向权威大家、名家约稿、访谈,不仅在版面上发声,也可以和读者交流。
“要种丰产田,不撒胡椒粉。”冯杰建议,在选题策划上每期可以将一个选题做透,比如将豫剧做足做透,让读者从这一期豫剧中能看到中原史,让这份报纸能够被珍藏。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系主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文化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戴庞海建议与学术界保持密切沟通,“以学术引导媒体,准确地把文化知识传授给读者。豫商文化、书院文化、河洛文化等河南高校都有不少专家,可以通过和高校专家联系,不断发掘鲜活选题”。
作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实习生 刘袁抒 白周峰/摄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