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现场展示刚收到的中牟战友赠送的礼物
毕淑敏给河之洲读书会的寄语
“学说中牟话是我50年前最深的愿望之一。”在10月27日上午举行的2018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上,专程赶来参加笔会的著名作家毕淑敏回忆起50年前在西藏阿里与中牟战友的情缘,感动了在场众多作家。当天,来自全国各地50多位著名作家齐聚中牟雁鸣湖畔。
开始专业写作之前,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50年前,阿里军分区刚成立,身边就有500位来自中牟的少年。所以我特别想说中牟话,和我的兄弟战友们拉家常。”毕淑敏深情地说,中牟少年们从平原来到5000米海拔的高原,希望人们永远记得,是这500中牟好儿郎开创了阿里军分区的历史。
通过战友的讲述,毕淑敏很早就知道了中牟,听到了潘安等传说。“中牟一直在历史上闪耀。”她说,“黄河滋润着这块土地,这里有箜篌、潘安、列子、史可法,有古老的记忆、健美的基因、御风而行的伟大的浪漫,也有忠诚勇敢和献身精神,希望这片土地一直保持最优美最值得尊崇的基因。希望中牟继承传统、保存文化基因的同时,又抓住新的机遇不断发展。希望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
中牟大蒜也曾出现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在一次收到战友送来的中牟大蒜后,用牛皮纸袋装了拿到她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的课堂上,分赠给她的同学,成就了一篇《博士课堂的礼物》。文中,她这样形容中牟的大蒜:“它们是大蒜头。枚枚外衣雪白,形态紧凑致密,硕大如儿拳,辛香之气弥散空中。”
谈到刚刚首发的《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毕淑敏说:“看着两本沉甸甸的书,即使没有来中牟,都会对这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有深入感受。希望更多人读到后,能亲自到中牟走一走,更深入真切地感受中牟。”该书责任编辑、《河南思客》主编杨海燕告诉记者,《雁鸣金秋》这套书,耗时一年多时间。
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雁鸣湖金秋笔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格不断提高。
记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实习生 刘袁抒/文 洪波/图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