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新乡为何涌现出这么多先进,“密码”或许就藏在这本书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5  浏览次数:14360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河南商报派出十多名记者辗转多地采访,探寻新乡先进群体成长奥秘历时两年多,奉上《初心来自新乡先进群体的报告》一书。新乡为何涌现出这么多先进,密码或许就藏在这本书里。百姓讲述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记者们一一记在这本书中,也记在了心里。
人民日报、河南商报派出十多名记者辗转多地采访,探寻新乡先进群体成长奥秘历时两年多,奉上《初心——来自新乡先进群体的报告》一书。
新乡为何涌现出这么多先进,“密码”或许就藏在这本书里。





百姓讲述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记者们一一记在这本书中,也记在了心里。

      人民日报、河南商报派出十多名记者辗转多地采访,探寻新乡先进群体成长奥秘

  历时两年多,奉上《初心——来自新乡先进群体的报告》一书

  新乡为何涌现出这么多先进

  “密码”或许就藏在这本书里

  【新乡先进群体】

  太行山麓、黄河故道,有一群共产党人,无论世事多艰、星移斗转,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以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一代接一代,他们被称为“新乡先进群体”。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新乡先后涌现出10多个全国先进,100多个省级先进,1000多个市、县级先进。更有5位先进人物被党中央号召学习,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广泛关注。

  半个多世纪来,他们向太行山里、向黄河故道千百年来的苦日子宣战,人力所及,叩开千山,治山治水,造田铺路,兴办工业三产,带领当地人走向共同富裕……

  他们何以先进?他们为何长久不衰、层出不穷?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2016年以来,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河南商报派出十多名记者,辗转多地,采访数百人,探寻新乡先进群体成长奥秘和“红色密码”。历时两年多,为您奉上这本《初心——来自新乡先进群体的报告》。

  从这本书中,您或许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现象

  第一次听闻新乡先进群体,有人泪流满面

  自驾或徒步太行一带,时常看见一块块石碑刻在山崖上。

  有的押韵,“辉县有个郑永和,兴修水利好处多……”有的质朴,“吴金印书记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其德其情永世不忘。”也有的就是几个数平方米的大字,“人民永和”、“唐公山”,在悬崖峭壁上,令人震撼。

  当地人说,太行一带古来没有给谁立碑的传统,是这些年来群众自发形成的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一方风俗。

  同样,在辉县,“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这句话不时地被百姓念叨;“咱的幸福哪里来,上面派来个小毛孩,这个不用问,就是吴金印”,这首歌谣时常被人哼唱。

  一位80后的企业家在太行山自驾,看到当年人拉肩扛、至今福泽一方的宏伟工程,他开始有意追寻先进群体的事迹,杨贵、郑永和、吴金印……这些名字背后的历史令他动容,竟至于泪流满面。

  刻成碑文、唱进歌谣、留在当地人心里后,这些传奇人物也给每一位初来者留下了无穷的探寻欲望。2016年,带着“叙写英雄谱”“探寻先进人物‘红色密码’”的初衷,河南商报的十多名记者出发了。

  探寻

  这些感人故事,我们一一记在书中,也记在了心里

  太行山麓,暮春时还泛着凉意。

  在郑永和晚年兴修的北干渠旁,当地的老人们给河南商报记者一一道来。在郑永和带领辉县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通路、通水、通电,并创办水泥厂、煤矿、化肥厂等100多家工厂后,辉县成为当时不仅是河南省而且是全中国变化最快的县,赢得国务院领导“辉县人民干得好”的评价,晚年时他为了北干渠的上马,为了让100多个村庄、10多万人吃水更便利,八次上山,步行千里。他对身边人说,“我跑不动了,你跑;我上不了山了,就把我抬上去;要是我死了,干渠开工了,你到坟前给我烧纸说一声……”

  在卫辉市唐庄镇采访时,吴金印带领全镇人战天斗地的场景仿佛在眼前。夜晚听闻树叶沙沙作响,记者想得最多的是,一个人何以在乡党委书记任上坚守40多年,为此三舍升迁?和吴金印一起上中央团校的同学,大多已是省部级或厅局级干部,别人问他羡慕不,他说,“一点也不眼气,他们还羡慕我呢,和老百姓在一起,踏实。”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然忙碌在任上。

  在辉县郭亮村和回龙村,孙钊和张荣锁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历时数年,靠钢钎铁锤,硬生生造出来一条条挂壁公路和隧道,收服“吃人”的“天梯”,他们“刀山敢上”“火山敢闯”,被评价为“比太行山还硬”。孙钊的遗言是,“都说咱们苦干,苦干比苦熬好,苦熬没出路,苦干才能出头。”

  这些感人故事,河南商报的记者们一一记在这本书中,也记在了心里。

  印证

  “对群众好,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

  还有很多细节,新乡当地百姓讲述时仍然动情,有的忍不住掉泪。

  在狮豹头,吴金印看到有五保户腿一瘸一拐,就让老人坐下,手托着他的脚看,找来一把镰刀,将老人脚上的老茧割去,又找来剪刀,把老人长到肉里的脚指甲剪去,老人后来出殡,他亲自抬棺。跟村民同吃同干活时,看到村民为他杀鸡,他借故离开,他说,“我能不知道肉好吃?如果吃了,每个人都跟着他们做,那我成啥人了?共产党员搞特殊那一刻,他就脱离了群众,就干不长!”

  在裴寨,两层楼房免费送给村民后,担心村民住得不安心,裴春亮还专门请辉县市主管部门给乡亲们颁房产证。在中街村,杜天贞将1200万元的企业资产捐给村集体,并在随后20多年始终为村民发放福利,有人问他是不是为了图名图利,他反问,“你看看我图了啥名啥利?”近几年村集体企业效益下滑,他安抚村民,“之前的福利会继续坚持。”

  对群众好,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狮豹头、唐庄,老百姓给吴金印立了一块又一块碑,被他砸掉。最后又刻到万丈悬崖上,他们说,“看你这次还砸不砸得掉!”在刘庄,史来贺离世十几年了,很多刘庄的老人说,“碰到一些节日还会梦到他,在梦里老头都没闲着,都是在那儿忙!”史来贺的忌日,史来贺纪念馆前的鞭炮声一直响到中午。
记者:
河南商报 陈朋冲/文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宋亚猛/图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