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拜谒活动在华商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华商代表齐聚华商之源,共同拜商祖王亥。
“商丘是天下华商的根和源头”
盘鼓震天、彩绸飘扬,雄狮腾空、金龙飞舞……10月17日上午,在商丘市华商文化广场王亥像下,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拜谒活动盛大举行。

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孙守刚,河南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才,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刘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蒋笃运,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广智,河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杨洪杰,中国侨联副主席齐全胜,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奕龙,市委书记王战营,市长张建慧等出席。
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本届国际华商节的主题是:“齐聚华商源,共筑中国梦,争做出彩人”。
王战营致辞中说,商丘是天下华商的根和源头,传承的是重德重义、诚信担当、敢闯敢为、创新自强的华商精神。本次节会,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齐聚华商源,共筑中国梦,争做出彩人”为主题,进一步探寻商之源、传承商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着力叫响“华商之源、通达商丘”品牌,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守刚在致辞中说,华商节已经成为商丘乃至全省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商丘要不断放大节会成效,让“华商之源,通达商丘”成为商丘高质量发展新标识。“让中原更加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殷切嘱托,中原出彩需要海内外华商共同出彩、共享精彩。新时代的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胸襟,热忱欢迎海内外华商朋友分享机遇、投资兴业、共赢发展。
齐全胜在致辞中说,中国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将一如既往支持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河南各级侨联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支持河南省和商丘市持续办好国际华商节,为创造古老中原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亮点一:旅游风情展亮了!
国际华商节拜谒活动共有盛世礼炮、敬献花篮、恭读拜文、典祀商祖、行施拜礼、商颂玄鸟、祈福华夏、商德永续、华商同心九项仪程。
拜谒活动结束后,华商代表和嘉宾们还参观了商祖殿,此时,东门广场正在上演着一场充满地域风情的“商丘旅游风情展”和“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被誉为酒都梨乡、长寿福地的宁陵展区,有真人小戏台说书人,也有锣鼓表演民间艺术展演。72岁的贾世礼老人,一早就把“丑角儿”扮上了,戴着草帽、挑着他的小鸟笼,单凭扮相,不说话都惹人关注。

河南商报记者步入睢阳区展台的时候,今年69岁的现代烙画大师陈培德正在用火笔烫画。这位老画家自称烙画50年,越画越痴迷。陈培德说,年轻时当兵,因受家庭的影响,他开始对烙画着迷,几十年来,业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烙画。“之前是在木板上作画,后来我就试着大胆采用宣纸作为材质,用电烙笔当笔加热后创作作品。”陈培德说,烙画讲究臂力和手指受力,通过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绘画手法,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只有准确用力才能“意在笔仙,落笔成形。”
几十年的“体力劳动”让陈培德的手指严重损伤,右手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无法伸展,“总也治不好,我又不能停止烙画,画下去吧!”陈培德轻松地说。

亮点二:民间老手艺赢得省领导点赞
穿过各具商丘特色的旅游展区,广场展演的主角数“宁陵县南关街肘歌”最有风情。
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成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成人拿着剑、枪、葫芦等,肩上站立一儿童,随着锣鼓的节奏,肘歌队不断变换着队形,远远看去,像一队舞动着的戏装人物从人群的头顶上走过去……
商丘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北宋时期就有的肘歌自清朝从山西传入宁陵县南关后,至今已有近300的历史。目前,宁陵县南关肘歌是豫东一带唯一的一个肘歌会,这支表演队伍在国际华商节上的盛装表演,把商丘多姿多彩的文化展演得淋漓尽致。

“这是您手工做的?”在“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展区,刘伟、王战营等领导拿起展台上的虎头帽、虎头靴,饶有兴趣地问年届80的王彦荣老人,老人眼不花耳不聋,响亮地回答:“是我做的。”“真不错!”领导和嘉宾纷纷为她点赞。
展区一入门就看到正在埋头雕刻的贾海滨。作为商丘市梁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0月17日上午,贾海滨在“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区专注地雕刻,在不到0.5毫米的竹皮上作画,极其考验“匠人”的功力。

在他的个人展台上,各种竹刻作品摆满了展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花鸟、人物肖像等留青竹刻,竹肌图纹淡雅温润,古雅隽美。
贾海滨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所谓留青竹刻就是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明中期,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所谓“留青竹刻”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青竹皮) 作为雕刻图纹,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也称“皮雕”。
据了解,2016年商丘华商节,贾海滨精心制作了留青竹刻“王亥商队交易图”。“竹子用料考究,每次创作的材料,都是我亲自去寻找筛选的。”贾海滨很乐意传播商丘特色文化。

成果:101个项目落户商丘,签约资金达500亿元
作为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的重头戏,10月17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市情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同步举行。据了解,此次签约仪式共签约101个项目,项目资金达500亿元。
“金秋九月九,华商拜始祖”。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大根亲文化盛事”之一,两年一届的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举办的目的是提高商丘作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影响力,旨在弘扬华商精神、促进合作共赢、加快商丘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加大城市品牌的公共传播,是一个拉动经济、文化、社会协调的城市节庆营销活动。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商丘市完成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增速居全省第1位。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8%,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齐亚琼 郭佳慧
编辑:河南商报 王莹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