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新三板挂牌企业只有19家,而摘牌企业却达2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出现了“负增长”。同为摘牌企业,原因却各不相同。优质企业因为考虑IPO而摘牌,而部分企业因新三板挂牌成本较高或未披露定期报告而黯然离场。
现象
今年河南有24家企业从新三板摘牌
“热烈祝贺××公司在新三板挂牌”,3年之前,这样的报道经常会在媒体上见到,而时下,却有不少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两年后摘牌。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100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平均下来前9个月每月超过100家,而2017年、2016年全年,摘牌公司总数分别为709家、506家。从月度数据看,4月和7月为摘牌数量最多的两个月,摘牌公司的数量分别为198家、194家。 新三板挂牌以来河南摘牌的企业共41家,而今年以来河南摘牌企业数量达24家。
摘牌企业数量增多的同时,新增挂牌公司数量却明显减少。从整个新三板市场数据看,今年3月份开始,挂牌企业数量首次明显低于摘牌企业数量并维持至今。
河南的数据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今年河南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9家,截至目前,河南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有373家。
原因1
优质企业计划IPO 主动摘牌
从摘牌公告提供的信息来看,配合经营发展是摘牌的主要原因。
5月31日永威安防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挂牌的公告,该公司业绩在河南新三板企业中比较优秀,201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14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3%。
今年5月28日,河南证监局发布的民生证券关于河南永威安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报告(第四期)中提到,跟踪公司在股转系统摘牌的进程,讨论该事件对生产经营以及IPO的影响。
而今年摘牌的郑州鸿贝科技也提到未来计划IPO,摘牌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了公司挂牌维护成本、后续拟IPO等因素。
原因2
企业亏损导致“被动”摘牌
并不是所有摘牌都是有了更好的选择。今年8月30日摘牌的安普生物,是因为未能在2018年4月30日前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5月2日(含本日)起被暂停转让,随后安普生物向股转系统申请终止挂牌。
在今年1月,主办券商安信证券曾发布关于安普生物的风险提示公告,其在持续督导中发现,安普生物存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大幅下降且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的风险,2017年度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622.98万元,与2016年152万元盈利相比出现大额亏损。
安普生物并非个例,由于2017年度年报未能按时披露,桂祥电力今年7月份摘牌。
原因3
新三板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对于今年以来挂牌公司摘牌数量上升的情况,全国股转系统新闻发言人认为新三板市场已经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未来挂牌公司整体质量提升,市场将更加规范。
“像河南部分摘牌企业中,有的每年只有几百万的净利润,并不能支撑其在新三板挂牌。”一家券商的新三板业务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即使是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在新三板挂牌每年的费用也得几十万元,如果算上做市的费用则更高,这些都需要企业来承担,这足以让一家原本每年盈利几百万元的企业陷入亏损。
当然,如果这个企业有良好的增长和题材,在新三板市场上能获得融资和关注,境遇还可以,但多数企业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挂牌之后融资并没有得到改善。转板并没有IPO容易,因此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摘牌对这些企业来说或许还能降低成本,更利于企业的现阶段的成长。
尚未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对于挂牌也更为谨慎。
“不少券商都来公司调研过,目前盈利指标距IPO还有距离,但不考虑新三板市场了。”郑州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郑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果需要融资,更倾向于风投等途径。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陈薇
编辑:河南商报 王凡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