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出务工成为村里不少人的选择时,总有人扎根农村。他们乘着政策的春风,带着拼搏的勇气,不仅自己在农田里闯出一片新天地,还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金秋时节,丰收正忙。在豫东南的信阳,有哪些值得讲述的丰收故事呢?
故事
90后女农场主拥有1600多亩地 300亩养小龙虾赚了50万
在信阳市罗山县子路镇的稻田旁,罗娜弯下腰把绿网用力一提,再收网一倒,小龙虾、田螺、黄鳝等就纷纷落入盆中。别看她是个1992年出生的姑娘,目前已经是拥有1600多亩地的农场主,也是罗山县最年轻的农机手。
2017年,罗娜专门拿出300亩稻田,试验稻虾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大大增加池塘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前段时间,罗娜每天凌晨3点起网收虾,今年小龙虾市场行情好,每斤能卖到30~45元,目前已经纯赚50多万元。而且虾田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长出来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既天然又健康。现在水稻还没有收割,有企业就以高出普通水稻一倍的价格,全部预收购她的虾稻。
丰收
预计到9月底 罗山县100万亩水稻可完成收割
在罗山县,像罗娜一样的水稻生产大户众多,当前正值水稻抢收季节,全县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罗山县地处河南南部,是河南水稻主产区,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02万亩,连续14年实现粮食生产稳增长,是著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曾经6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编辑:河南商报 王凡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