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早上推开窗子就能看到满园绿色、湖水清清,出了小区走不了几步就能进园散步、锻炼身体。”8月16日,在洛阳市洛龙区兴洛湖公园,76岁的吴玉玲每天游园“打卡”成了日常生活。
小公园,系着大民生。近日,记者随省委办公厅第二学习调研组走进兴洛湖公园,调研生态建设,倾听民声,与市民一道感受小游园建设带来的实惠。
漫步兴洛湖畔,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牌坊广场、廊亭、廊桥、路灯等隋唐风韵,古色古香;便民公厕整洁敞亮;白鹭成群嬉戏,市民晨练熙熙攘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很难想象,这里过去是另外一番景象。
兴洛湖公园由三个湖组成。然而,这么一个重要景观水系,自建成以后却一直干涸,“雨天污水、晴天臭坑”。因为长时间不通水,许多市民戏称它为“干湖”。网友“农脉”曾在网上发出感慨:“兴洛湖姗姗来迟,这里的景观带让市民等了10年。”
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2016年以来,洛阳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以“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其中,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和“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园方便群众生活”,科学规划布局沿河绿地和“见缝插绿”建设一批小游园,并作为每年的重点民生实事加以实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年初通水后,市里进行了绿化,游园是隋唐风格,是市民散步纳凉、观赏风景的乐园。环境变好了,大家心情也好!”68岁的王振军家在兴洛湖公园附近,感受最深。
变化的不止兴洛湖公园,两年来,洛阳市已建成投用小游园97个,加上今年将建的50个,总数近150个。
在位于伊河两岸的伊水游园,市民张平正带着孩子在玩耍、拍照。“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带孩子来这里亲近自然,很开心。”
游园城中建,惠民处处见。除了座椅、果皮箱、健身器材,新建了公厕,完善游园便民设施之外,洛阳小游园建设处处体现“巧思”,牡丹大道街心游园、文峰塔游园、大明渠两侧游园等结合各园特点绿化、美化,方便居民亲近绿色、亲近自然。“小游园建设不仅仅改善生态环境,惠及了民生,还擦亮了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名片。”王振军深有感触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个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古都洛阳,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编辑:河南商报 赵琦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