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辞职回乡 他用积累的工作经验 帮村民每亩地增收500多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6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孙科  浏览次数:11544
核心提示: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消息,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722.7亿斤。据省农业厅介绍,河南夏粮总产量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我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 故事辞职回乡,新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消息,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722.7亿斤。据省农业厅介绍,河南夏粮总产量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我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
 
故事 辞职回乡,“新农人”用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帮农民增收


李杰出生在郑州荥阳市高村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在快消品行业工作了12年,虽然过惯了城市里的生活,但他仍心系家乡。“一方面我想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做点事,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随后,李杰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回乡创业。


凭借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知道农村的农业生产要素过于分散,所以要减小市场波动给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带来的冲击,必须用工业化的理念搞粮食生产,探索出一套适合大田种植的优质商品粮高产创建模式。

 
2011年,李杰与6家农户一起成立了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荥阳市的50个村建立了“农业生产要素车间”,为农民提供农资、农技、农机、收储等粮食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同时,还和30多家面粉厂、20多家饲料厂以及河南宛西制药厂等建立合作,保证粮食的按时收购。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成员203户,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60个行政村1.2万户农民,统一种植新麦26强筋小麦约4万亩。

 
“我们还在巩义、兰考等7个县(市)成立了新田地合作社的分社,新麦26种植面积超6万亩,带动农户1.4万多户。”李杰说,今年对他们来说又是丰收的一年,新田地合作社小麦亩产不仅高于荥阳市的平均水平,而且每斤的回收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出0.2元左右,“为村民节约成本,又提高了效益,算下来,平均每亩地为村民增收500多元。”

 
李杰他们的合作社也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级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优秀示范社”等。

 
数据 目前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

  
李杰的做法只是众多“新农人”的缩影之一。

 
今年,在夏粮生产过程中,我省由于播期阴雨连绵导致播种普遍推迟5~10天,多者达10~25天。晚播后的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麦苗养分积累少,个体长势较差,有些“先天不足”。与此同时,今年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其危害程度是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但即便如此,2018年我省夏粮依然获较好收成,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据省农业厅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较上年增加40%,并初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5个,面积635万亩,占全省的3/4以上;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市)11个;全省千亩以上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区达1769个,种植面积756万亩,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90%;万亩以上单品种片区150个。

  
全省20个示范县基本实现统一供种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个别示范县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高效 12天收完8600多万亩小麦,现代化让农业更高效

 
“真快啊!以前收麦得10多天,今年4天全村的麦子就收完了。”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村支书李新瑞对今年的麦收感触很深。

  
据统计,今年,我省麦收工作从5月28日启动,至6月8日基本结束,全省8600多万亩小麦,仅用12天时间,是我省麦收期最短的一年,创下跨区机收以来的新纪录,比往年提前2~3天。

  
麦收进度快,离不开现代农机。麦收期间,全省收割机投入总量18万多台,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超七成。

  
除了农机,近年来,我省在发展农业物联网方面积极探索,建成了全省小麦苗情远程监测系统、大田智能物联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在农业大田生产、设施农业经营、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领域建立了30多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启动了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等特色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精准化、集约化,发挥了很好的节本增效和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孙科
编辑:河南商报 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