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七大洲”、重走“丝绸之路” 这种期末考试玩得棒棒的
2018-01-24 11:20  点击:12321



作为学生,谁还没经历过期末考试,埋头复习之后,坐在考场里,对着试卷冥思苦想。可这群小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期末考试竟是走遍“七大洲”,或是重走“丝绸之路”,或是走进“冰雪王国”……在郑州市中原区,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都经历了这样一场奇妙的期末考试之旅。

【现象】
魅力亚洲、狂野非洲……
是小学生的期末考试 

最近,郑州市中原区阳光小学举行了以“阳光的发现之旅”为主题的一年级表现性评价测评活动:魅力亚洲、狂野非洲、缤纷欧洲、绚丽南美、自由北美、幻彩大洋洲、神秘南极,孩子们手拿评价卡片,变身为一个个小探险家,游历各大洲,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各项挑战。

作为阳光小学一、二年级期末考试的一部分,这次的评价活动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劳动、阅读、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将测试内容分为世界的七大洲。

孩子们戴着以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原型制作的头饰,兴高采烈地站在不同“大洲”的位置。比如在狂野非洲环节,考查的是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认识图形并说出图形的特征,认识钟表,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在英语学科的神秘南极环节,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抽出自己的评价工具,或是文具、或是动物、或是颜色、或是数学运算。用英语回答图案,都是孩子生活中离不开的英语表达。

在接连闯关、通过几大洲的考验之后,一年级的田子墨获得了自己的“通关签证”,“我听妈妈说过考试,我们这是闯关呢,我喜欢这样的游戏,老师多做几次才好呢。”

“本次评价的一个亮点就是将各个学科评价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全面发展。”阳光小学大队辅导员殷欣说,每闯一关,孩子们都会得到一张介绍本大洲的知识卡片,这使孩子们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又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让课程真正“活”起来、“合”起来。 

表现性评价测评活动还邀请了24位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参与,全程见证孩子们这次奇幻之旅,亲历孩子们学习评价的过程,见证本学期的学习成效。

重走“丝绸之路”,走进“冰雪世界”

他们的期末考试棒棒的

在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南校区,孩子们的期末考试将重走“丝绸之路”。

在经过长安—敦煌—楼兰—伊朗等不同站点的考察、获得“通关文牒”签章之后,孩子们才能完成自己的期末测试。

长安站是起始站,学生需要背诵经典《弟子规》或者《千字文》,拿到丝绸之路的“通关文牒”,看着封底的路线图,用数学语言描述路线、开启路线。

来到第二站敦煌站,读出相应题号下丝绸之路资料的介绍,既考查拼音,又考查生字。如果是二年级的孩子,则会考查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自学。认识钟表,创设丝绸之路情境,请学生说出树叶的名字,以及植物是活的的三个理由,指出根茎叶的部位,评委给出科学评价。

在楼兰站,根据西域图片,请学生背出想到的古诗词,动画演示画面中物体数量的变化,请学生提取数学信息,设置问题并解答,答对会有音乐响起,请学生唱出相应的歌曲,评委给出音乐评价。

而在伊朗站,学生需要结合ipad的图片情境,与评委进行口语交流,并进行解决问题的数学练习,评委会有选择地结合事物用英语问答,给出英语评价,最后邀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共跳兔子舞,给出体育评价。  

“这次的评价原则分为三点,一是全面性原则,瞄准学生的纵向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成长的过程;二是发展性原则,肯定学生的进步,暗示学生的不足;三是客观性原则,淡化分数,关注平时,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具体,实事求是。”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南校区教导处主任李莉说。

学校根据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学业评价涉及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七个学科。

而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开启了自己的“冰雪寻梦”之旅。

学校以深受孩子喜爱的电影《冰雪奇缘》和《寻梦环游记》设置情境,以模块化的评价方式,巧妙地将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挑战自己。





【期末考试探索】
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淡化纸笔考试

今年,在郑州市中原区的小学里,期末考试都变了样子。 

中原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赵建东说:“我们希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把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孩子的核心素养上。”他说,以科学学科为例,评价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作为基本依据和标准,以国家教育方针作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引领。

在设计评价工具中,力争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是指既要有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中原区正在尝试起始年级评价改革,结合一年级科学课程的特征,建议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他说。在操作中以活动、实验和课堂中的表现作为主要的评价环节。多种评价形式互补,尽可能全面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原区在全区的小学一、二年级做了有益的尝试,期末考试采取了50+30+20的形式,即纸笔测试50分,表现性评价30分,过程性评价20分的比例。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三个方面。表现性评价则由学校自主设计相关主题,串联、融合各学科知识,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科学课程涉及植物、测量等,通过纸笔的形式不好考查,同时一、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试卷的展示、考核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而表现性评价这样的形式更合适。”他说。

在他看来,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淡化纸笔考试,多进行探究性的评价更科学,也是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今年学校在这方面的创意让人惊艳,单独的知识性评价已经不多见,学校组织了项目式的游园评价,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呈现了“跨学科、融学科”的特点。

“孩子在这样的评价中既能玩又有收获,最后还问校长能不能多组织几次,我们也会在孩子掌握应有学龄的知识点的情况下,逐步向小学中高年级推进,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他说。

作者: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訾利利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