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痛在头、病在颈!解密特殊类型头痛——颈源性头痛
2025-04-16 10:08  点击:13724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中的许多人每天都要低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数小时,这种习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健康状态。小王是一名软件工程师,长期伏案工作后开始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异响等症状。他并不在意,后来发展到头痛,断断续续好多年且逐渐加重。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偏头痛,但服用止痛药、做过治疗,效果始终不佳。多次辗转就医,最终被诊断为"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 "。这个诊断让小王既困惑又好奇:为什么颈椎问题会导致头痛?为什么这种头痛容易被误诊?又该如何有效应对?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种"痛在头、病在颈"的特殊头痛类型,揭开其神秘面纱……

图片 1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继发性头痛,它的根源不在头部,而在颈椎。简单来说,就是由颈椎结构异常或功能紊乱引起的头部牵涉痛。这一概念最早在1983年的世界头痛大会上被正式提出,但相关观察可以追溯到1860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在门诊头痛患者中占比高达89%,也就是说,每10个因头痛就诊的患者中,就有近9个可能是颈椎问题导致的。
图片 2

那么颈源性头痛有什么原因呢?



图片 3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引自《中国疼痛学杂志》23.29(09)王宏岩等著】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被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纳入继发性头痛的范畴,认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动态反应的结果。

我们的头颈部由复杂的神经网络连接,其中上颈椎(C1-C3颈椎)的神经根与头面部感觉区存在神经传导通路的交叉。具体而言,C1脊神经(枕下神经)支配寰枕关节,C2脊神经支配寰枢关节和C2-C3关节突关节,C3脊神经则参与构成第三枕神经。当这些关节或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被"误读"为头部疼痛,这就是所谓的"牵涉痛"现象。

当我们低头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急剧增加——低头60度时,颈椎负重高达27kg,相当于头顶6个大西瓜的重量!这种长期异常的力学负荷会导致颈椎曲度改变(如颈椎反弓)和椎间盘变性膨出,进而刺激或压迫相关神经结构,为颈源性头痛的生物力学因素。

椎管内的炎性刺激、椎间盘突出物的化学刺激以及颈部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均可通过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激活疼痛传导通路。这些炎症因子不仅直接引起疼痛,还会导致神经敏感性增高,形成所谓的"敏化"状态,使得平常不会引起疼痛的轻微刺激也能触发剧烈痛感。

现代生活方式为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创造了"完美条件"。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导致"低头族"激增,不良姿势持续时间延长;办公环境的设置不当(如电脑屏幕位置过低)迫使人们维持前倾姿势;缺乏运动导致颈部肌肉力量失衡;睡眠姿势不良(如枕头过高)影响颈椎夜间休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颈源性头痛的流行病学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挥鞭样损伤(如急刹车导致的颈部剧烈前后摆动)也是颈源性头痛的重要诱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都有此类外伤史。这可能与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形成的慢性炎症和瘢痕粘连有关。

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及早纠正不良姿势及生活习惯,还要学会识别颈源性头痛的“特殊信号”:

疼痛的起始与扩散模式:颈源性头痛通常始于颈枕部(后脑勺与颈部交界处),然后逐渐发展至同侧的耳后、耳下部,进而扩散至额部、颞部(太阳穴区域)及眶周。这种"由后向前"的放射性疼痛是颈源性头痛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额颞部(前额和太阳穴)疼痛往往最为明显,这常常误导患者和医生首先考虑偏头痛。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或牵拉样痛,通常为非搏动性、非撕裂样疼痛,程度为中至重度。这与偏头痛常见的搏动性疼痛以及紧张型头痛的束带样紧箍感形成对比。约61%的颈源性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呈现间歇性发作特点,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诱发与加重因素:颈部活动、劳累及维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都可能导致疼痛加剧。小王就发现,当他连续编程几小时后,或者在地铁上低头玩手机时,头痛特别容易发作。寒冷、情绪激动、饮酒等也可能加重症状。

伴随症状:虽然不如偏头痛典型,但部分颈源性头痛患者也可能出现恶心、头晕、耳鸣、畏光、视力模糊等。这些症状通常较轻,不会像偏头痛那样出现明显的畏声、呕吐现象,此外,患者常会感到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疼痛。

体格检查:多数患者存在颈椎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动作。按压C2横突(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水平向后的骨性突起)常可诱发压痛,甚至重现患者的头痛症状。枕下肌群、斜方肌上部、胸锁乳突肌等部位也常有明显压痛。值得一提的是,压迫患侧枕区或高位颈椎区域会诱发头痛是颈源性头痛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姿势观察:颈源性头痛患者多有头前伸、圆肩驼背的姿势。这种不良姿势会增加颈椎负荷,加速退变,形成恶性循环。一项针对符合预防性治疗条件的偏头痛患者的研究发现,82.3%的患者经历过与头痛发作相关的颈部疼痛,且随着每月头痛天数的增加,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自我检测:如果您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可能需要考虑颈源性头痛的可能性:头痛通常为单侧;疼痛从颈枕部开始并向额颞部放射;颈部活动或特定头位会加重头痛;伴有颈部僵硬或活动受限;可能有同侧肩臂不适。简单的"3秒自测法"也可提供参考:若您的头痛符合上述特征,且对常规止痛药反应不佳,就应警惕颈源性头痛问题的可能。

然而,正如前面小王所经历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过程往往曲折,容易与其他类型头痛混淆。理解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要点,可以帮助患者更高效地就医并获得恰当治疗。此时,我们应及时前往设有麻醉疼痛专科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师进行评估、治疗。
(马小峰 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