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鱼》新书发布 勾勒上万年鲤鱼文化史和豫菜发展史
2024-08-14 09:53  点击:15360
2024年3月25日,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阿五创办20周年活动于郑州圆满举办。在现场数百位国内外文化界、餐饮界专家和企业家的见证下,一本关于黄河鲤鱼和豫菜文化的书籍《千年一鱼》正式发布。

千年一鱼108

全书洋洋洒洒十万字,勾勒了上万年的鲤鱼文化史和豫菜发展史。这是中华餐饮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阐述鲤鱼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鲤鱼文化没有系统阐述的空白,对于鲤鱼文化体系打造、黄河鲤鱼头牌回归以及豫菜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千年一鱼217

即日起,对本书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鱼图腾 之 以鱼为载体之哲思

除了入口味美,黄河鲤鱼身姿矫健,昂首翘尾,在很长时间内,带着“跃龙门”的美好寓意,成为进取和命运转折的象征。

影响中国至深的儒、释、道,在河南的登封实现了“三教合一”,依托嵩阳书院、少林寺、嵩山,融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无缝融合,也可以借鱼来诠释——阴阳变换、祸福转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鱼图腾 之 以鱼为载体之哲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古人眼里,天河、地川相连,水浮天而载地。和水深度关联且被人们赋予了沟通天地、生死神职的鱼,自然而然便成了人们思考时的最佳载体。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对这种巨鱼的想象与鱼可浮天载地的信仰有极大关联。此神鱼化为可高飞9万里的鹏鸟,与鲤鱼化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很喜欢用鱼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庄子和惠子关于鱼有如下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正体现了庄子的辩证思想。

千年一鱼682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被视作宇宙生成的最初的两个元素。阴阳两仪通常以双鱼图的形式出现,而阴阳二鱼又合太极图,是为道的象征。琴高成仙后乘鲤涉水和子英乘鲤升仙,均体现了鱼作为神使在道学中的崇高地位。

不仅道家学派的庄子喜欢鱼,儒家学派的孟子也喜欢借鱼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鱼和熊掌”作比,宣扬“舍生取义”的主张。

此外,孝文化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我国孝文化中,同样有鲤鱼的身影。“涌泉跃鲤”“卧冰求鲤”等故事,更为鲤鱼增添了一些人伦色彩。

鱼图腾 之 以鱼为载体之哲思
皇帝的“远房亲戚”


我国古代有崇鲤之风。在春秋战国时期,鲤鱼就被当作贵重的馈赠礼品。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的孩子出生后,鲁昭公贺之以鲤,孔子深以为荣,为其子取名曰鲤。

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中记载了琴高升仙后乘鲤涉水和子英乘鲤升仙的故事,此后,便有人将乘鲤视为得道成仙的标志。

唐代统治者以老子后人自居,积极扶持道教,以神化、巩固王权。唐代文人也常化用“琴高乘鲤”这一典故来表现仙家意境,如李白的“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皮日休的“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岑参的“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以及陆龟蒙的“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和“知君便入悬珠会,早晚东骑白鲤鱼”等。

在唐代,鲤鱼成了被保护和推崇的对象,真正跃进了人间的“龙门”。李唐王室以“鲤鱼生角”,暗示“李”与“龙”的关联。《大业杂记》记载:“清冷水南有横渎,东南至砀山县,西北入通济渠。忽有大鱼,似鲤有角,从清冷水入通济渠,亦唐兴之兆。”

后来,唐玄宗游漳河,亦曾见赤鲤腾跃。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鳞介篇》中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huàn)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鲤鱼就这样成了“皇亲国戚”,不仅无人敢捕,更无人敢吃。

在朝礼方面,除了先秦的“鱼祭”之礼,唐代又改虎符为鱼符,并盛行鱼符、鱼袋之制。唐朝以前,兵符为虎形,称虎符。唐朝建立后,明确了鱼符制度,改虎符为鱼符。这样做一是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讳,二是因为鲤和李同音,且鲤是“鱼之主”“能神变”,可跃龙门而成龙。

千年一鱼1630

在唐代,鱼符不仅能调兵遣将,也是朝廷官员上任时能证明身份的信物。新官员拿着朝廷颁发的鱼符与原官员手中的另一半鱼符相合,便可证明新官上任是朝廷的命令。

另外,唐代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必须佩戴鱼符,以辨尊卑、明贵贱,作为上朝、进宫之凭证。

据《朝野佥载》记载,当时九品以上的官员不仅佩戴鱼符,用来盛放鱼符的袋子也被做成鱼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