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郭窑焕新生!商城县这个村GDP有望破亿︱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
2023-09-15 09:46  点击:82099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乡村田园综合体、千年郭窑成信阳“伴手礼”、种植辣椒成“老干妈”供货原产地……这些乡村振兴“爆款”产业是如何打造的呢?9月6日上午,顶端新闻记者走进乡村振兴看信阳第5站,商城县。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133

田湾村养老机构上档次!全乡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
孟秋季节,天气还有些炎热。上午9点多钟,在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的骏良康养中心,早饭过后,三五个老年人在院子的屋檐下纳凉。

“我在这里已经住五六年了,鸡鸭鱼肉、鸡蛋牛奶啥都不缺,还有护理员能随时照顾我们。”今年70多岁的郑先生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康养中心的生活和环境都很好,有时他们也会进行义务劳动。

田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新介绍,该中心是由河凤桥乡外出成功“归乡人”陈良俭捐资1200余万元建成的综合性康养服务中心,共设计床位120个,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这里建成后是一家集养老、康疗、医疗保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河凤桥乡乡长武洋介绍,全乡239位特困人员,有129位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据了解,在商城全县,不仅已有3502名特困人员选择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而且还吸引118名社会老人自愿参加,196名护理员共完成服务22350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196名护理员中,不仅是专业公司的专业人员,也有本土“原乡人”,通过专业培训后走上岗位的。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607
走到骏良康养中心里面,站在还在建设中的大楼二层,可以看到对面一条长廊浮在湖面上。张太新介绍,对面就是集旅游观光、儿童体验、农耕展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天润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由“归乡人”熊兴伟计划投资1.35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5000万元。新建占地3000余平方的动物园一座,引进狮子、黑熊、骆驼等动物40余种,开发过山车等儿童体验项目30余个。同时,新建游客中心、村史馆、农博馆、水上餐厅、天然氧吧、阳光沙滩、文化舞台、停车场等。

“田湾村距县城6公里,紧邻G220国道,交通便利。”张太新介绍,该项目利用地理区位优势,与周边的祝家庄生态园、天兰兰家庭农场等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游人络绎不绝,“暑期、周末的客流量每天有1000多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还辐射带动周边近200‘原乡人’务工就业和分红。”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984

千年郭窑焕新生!未来这里GDP有望破亿
商城县郭窑村,是一个可以将历史驻留的村庄。

瓦盆、陶碗、花盆……拉胚机轰轰作响。上午10点钟左右,商城县双椿铺镇郭窑村研学的学生们正在做手工,他们神情专注,手眼并用,看着手中的泥巴一会儿功夫就变成了各种器具,非常开心。

“我们每周都会有三四次研学活动,最近刚刚开学,算是人少的了。”河南省郭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巧娟介绍,目前,郭窑村已被纳入当地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看着郭窑小镇游客中心停放着的各地车辆,你很难想象就在不久前,这里还面临着传统制陶工艺无人继承、衰落消失的艰难处境。

郭窑村是一个拥有700多年悠久制陶历史的村落,有着丰富的紫砂陶土资源,自古就是著名的陶瓷烧制和陶瓷制品的集散地。鼎盛时期该村有16条窑,因依山而建,窑头像龙头,所以称为龙窑,因位于郭窑村,所以当地人习惯叫郭窑。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1357
目前,村里的新龙窑已经建成,古窑正在进行提升改造,待投入运营后,一条窑的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昔日的农家小院变成了民宿,老厂房变成了研学教室,开发出的红陶系列产品价值猛增……虽未完全竣工,但经济效益已初显。

玩一玩陶土,来一杯浓香咖啡,住一住特色民宿。在郭窑村,一条“陶艺创作+特色旅游+红陶生产+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刘巧娟介绍,自去年11月份开工以来,小镇已累计接待旅客近10万人次,创收近460万元,间接或直接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此外,已开发出郭窑红陶产品20余款,其中有3款已入围信阳市十大伴手礼和十大文创品牌。后期,正式投入运营后还可新增一批就业岗位,为村级集体经济保底增收30万元,通过二到三年时间的发展,郭窑村GDP有望突破亿元。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1689

“老干妈”供货原产地!信阳商城县辣椒种出致富路

接近中午,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百余亩的蔬菜大棚内,种植户宋长俊正在种植区查看辣椒的生长情况。

“我们这里的辣椒品质好,不愁卖,亩产可达4000多斤,第一茬已经上市。”宋长俊说,现在村集体有4个高效温室大棚,255个标准化大棚,每年的租金是10万元,还有一个5000平方米的蔬菜连栋大棚,用来种植辣椒。

金寨村支部书记张世全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我们促成村里的合作社与省级龙头企业贵州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绑定协议,订单式收购,合作社每年支付大棚租金3万元。”
山水信阳 和美乡村⑤(1)1948
此外,该村流转400余亩闲置土地,建成标准化连片大棚180个,采取“政府引导、村投投资、合作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从以前的零散种植,逐步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辐射带动周围10个村2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张世全介绍,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够突破30万元。同时这些蔬菜大棚的管护用工还额外带动了周边村2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每人每年至少增收4000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辣椒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争取资金支持,扩大种植面积,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实现种好一株辣椒、振兴一个乡村、富裕一方人民。”张世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