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邹皓羽/文 刘娜 刘鸿翔/图
正所谓,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就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利。郑州航空港发展如何,现场看了才知道。
8月11日,是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的考察参观环节。来自两岸四地的物流界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深入郑州航空港调研,走访了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现场零距离感受了“空中丝路”的价值和魅力。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协港澳台办支持,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等共同主办。
依托“航空”红利,郑州机场发展成果显著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是“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航空港区自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以来,十年奋进,不断蝶变成为“中国的航空大都市”。
8月11日上午,来自两岸四地的物流界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乘车抵达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在机场出港营业厅内,与会代表们参观了解了机场北货运区的发展历程和突出成就。
现场讲解员介绍,郑州机场区位优势明显。1小时航空圈可辐射7亿人口,全国一半以上经济总量,2小时航空圈可辐射全国92%人口、全国94%经济总量和98%的外贸份额。
2022年8月,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国际货站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大型机位16个,具备生鲜冷链货物处理中心3000平方米,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查验区面积1500平方米。
目前,郑州机场在货运保障能力、货运航线网络、口岸通关环境、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已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高峰期可同时保障8架宽体全货机航班。拥有7大口岸,全面实行7x24小时通关保障,推行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模式,针对进口生鲜冷链、活体动物等实行“机坪理货,机坪验放”。在常态化运输超长、超重货物、超限货物保障能力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2011年—2022年,郑州机场业务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货邮吞吐量先后突破60万吨、70万吨,国内排名稳居第6位,跻身全球机场40强。国际地区货量排名全国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
截至2022年底,航空港区累计在郑州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达到44家、客运航线214条,货运航空公司达到32家,货运航线44条,已经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刘源表示,这几年郑州机场建设和航空物流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已经成为了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下一步应该朝着如何提质方面去发力,做强产业支撑。
“区港一体“模式与自动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园区整体运行效率
“保税+空港”区港一体化模式是郑州机场北货运区首创。
据现场讲解员介绍,区港一体化模式推行“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大通关模式”,区港之间可实现货物信息,物流信息的共享和自动比对,卡口核放单数据根据机场货站分拨数据自动生成、自动申报、自动放行,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操作环节,货物自动无感放行。
综保区主卡口、内卡口以及机场卡口三者的功能在新卡口中完成整合,取消了传统“区港联动”模式下的事前审批、途中监管、电子关锁等操作,利用区内监控视频实施顺势监管,空运出境货物可在综保区内口岸作业区实现一站直达。
“对机场北站感受最深的就是‘区港一体’的模式,无论从系统还是实际运输效率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对企业来说非常便利,能极大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和物流运输效率。”郑州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董瑞娜说。
据了解,区港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保税和空港货站功能融合,将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110万吨以上。今年上半年,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位居全国157个综合保税区第2位,成为引领带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动化建设方面,机场北货运站引入DWS自动称重扫码系统、ETV立体货库、AGV无人叉车系统和冷链中心温湿度状态监测系统,搭建货站设施设备的自动化运行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安全高效运转的自动化货站。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电子货运系统、货运业务信息系统和北货运区园区智能视觉系统,可实现航空物流业务数据的标准化、电子化运输,通过5G网络、视频+AI技术、智能化设备等新技术体系赋能,实现对场地、货、人、设备的7x24小时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协同作业水平,提升物流园区整体运行效率。
“航空港区后续对整个郑州乃至河南经济的影响带动作用,我还是充满期待的!“刘源说。
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郑州机场十年来成绩斐然
2023-08-12 09:04 点击:9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