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欧班列满千班 往来货千般
2017-12-26 10:02  点击:10219
 

2017年12月25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第1000班郑欧班列整装待发。

2013年8月28日,郑欧班列第二班开行,大河报记者全程跟车接力报道。资料图片

 

    □记者梁新翠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12月25日下午5时许,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第1000班中欧班列(郑州)(以下简称“郑欧班列”)整装待发。4年来,从第1班到第1000班、从神秘的“东方快车”到欧洲商人眼中的“黄金班列”,大河报一直在记录。

    弹指四年间班列已满千
 

    【开行】送你万株“玫瑰”花苗,装点欧洲来年的春天

    昨日下午4时,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两台龙门吊正忙着“摆放”最后几个集装箱,印有“东风”标志的火车头从圃田站方向缓缓驶来,班列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即将完成。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以下简称陆港公司)副总经理石文松介绍,第1000班班列共连接45节车厢,载有90个集装箱,列车满载率达109.8%,处于通常说的“爆舱”状态,集装箱中不仅有汽车零配件、服装、磨具等传统货物,还有1.3万株南阳月季花苗,它们的目的地是波兰。

    月季出口商、南阳文鲜月季科普基地总经理王桂雨告诉记者,月季是南阳特色出口农产品,已经有15年出口欧洲的历史,它们在欧洲市场上被称为“玫瑰”(注:在欧美,玫瑰是蔷薇、月季、玫瑰的统称,三者共享“Rose”一词)。此次出口的1.3万株月季幼苗共分大花、丰花2个品种,可以种植在庭院中,开出红、黄等多个颜色的花朵,很受欧洲人欢迎。气温低于2℃时,月季幼苗将进入休眠期,运输起来最为便利,因此,每年11月、12月是月季出口的旺季。月季幼苗对温湿度要求较高,集装箱需具备冷藏通风的条件,郑欧班列恒温冷藏箱的存在,使得箱内的温度可以稳定控制在2℃,娇嫩的幼苗途经寒冷的西伯利亚时也不至于被冻伤。大约3~4个月后,本批月季将以玫瑰的名义花开波兰。

    以往,南阳月季都是经过上海、青岛等口岸海运至欧洲,全程需要45天左右,郑欧班列不仅运输速度快,而且实现了“一票式”通关,15天左右即可抵达欧洲,比海运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
 

    【计划】加密慕尼黑线路班次,预计明年开通欧洲第三站点

    实际上,月季只是众多班列“鲜货”中的一种。

    陆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文俊说,起初郑欧班列运输的货物主要是机械配件、汽车零部件等,种类单一。4年多以来,班列承运的货物种类不断丰富,目前进出口货物已达1300多种,其中,出口货物主要有笔记本电脑、玩具、服装鞋帽、陶瓷、绿植花卉等;进口货物包括航展飞机、汽车及配件、机电设备及配件、粮油乳品、酒水饮料等。国内以郑州为中心,郑欧班列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省外货源占80%以上。

    在杨文俊眼中,今年是郑欧班列发展的“黄金期”。从年初的“去四回四”增加至目前的“去八回八”,班列开行量在一年内翻番。2013年至2016年郑欧班列累计开行507班,按计划,今年将开行500班,相当于前4年开行总额。

    陆港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郑欧班列累计开行493班,其中去程261班,回程232班,货值27.75亿美元,货重28.3万吨。总累计开行1000班,其中去程586班,回程414班,货值52.26亿美元,货重51.82万吨。

    即使班列开行频次已经加密到每周“去八回八”,进入12月,班列仍出现趟趟“爆舱”的局面。杨文俊说,目前郑州至汉堡线路已实现每周“去七回七”,郑州至慕尼黑线路实现每周“去一回一”,明年计划将汉堡线路的开行频次稳定在“去六回六”以上,慕尼黑线路的开行频次提升到“去四回四”以上,明年全年计划开行650~700班,并派出人员赴国外调研,选择适当目的地,开通班列在欧洲的第三站点。
 

    【故事】万里追行郑欧班列,写下大河版西行漫记

    1000班,对于铁路部门、陆港公司来说意义非凡,对大河报也是如此。2013年8月28日,郑欧班列第二班开行,大河报13名记者全程跟车接力报道,他们从郑州出发,横跨欧亚两大洲,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6国,最终抵达汉堡,万里追行郑欧班列。

    第一组的刘江浩、许俊文等4名记者就住在不到2.5平方米的火车头内。据刘江浩回忆,从郑州到阿拉山口,历时6天,6次更换机车车头,13次更换司机。“没有水洗脸,也没有地方吃饭,更麻烦的是车头内没有卫生间,火车也不能随时停靠,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时间,有同事两天就喝了一瓶矿泉水。”刘江浩对4年多前跟车采访的情景记忆犹新。

    就是在这样逼仄的环境内,他们趁机车停车有微弱信号,不断地推出郑欧班列行进的动态报道。去往欧洲的记者朱琨等更是克服了国外签证时间紧迫、采访对象邀约受限、语言交流困难等障碍,不用翻译,全英语和德语采访。《郑欧班列漂流日志》《疲惫的葡萄》《铁帽子王》《俄罗斯娃娃从小免费学芭蕾》……这些有故事、有温度的报道现在读起仍是脍炙人口。

    第1班、第100班,到第1000班,摄影记者许俊文用镜头记录着班列“蝶变”的每一个瞬间。“原来想拍摄装卸货的画面需提前规划时间,现在随时来都能取够镜头。原来无人机飞到中心站上空时,镜头中的集装箱看起来‘寥寥无几’,现在遍地蓝的、白的、橙的箱子,拍出来的画面很是壮观。”许俊文说。

微信图片_20171128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