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关于健康的这些坑你踩过几个
2022-09-15 12:30  点击:42575
 “三减三健’健康相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虽然说如今“三减三健”对于大部分人早已耳熟能详,但关于健康的“坑”,一些人却没有少踩一个,莫慌,快快收下这份“避坑”锦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勇

戒掉“油腻”从减油开始()

油脂是日常烹调的必备之物,但长期食用过量高油脂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等多种疾病,而吃不吃,如何吃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祁辉介绍:“用油要有度,《膳食营养宝典》告诉我们,每人每天油的摄入量需控制在25~30克更有益健康。”

除了少吃油炸食品外,炒菜中也要少放油,但是放多少量,很多人也拿不准,这时候就可以寻求控油壶的帮助。

这是一个简单好用的小工具,祁辉说:“大家可以根据全家人数,将固定数量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就很容易控制每天食用油量。”

为自己健康代言,从减盐开始()

食盐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调味品,长时间超量的食盐摄入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诱发高血压等疾病,《膳食营养宝典》倡导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当然,除了少吃腌制食品,很多家庭会在烹调时选择限盐勺控制食盐的用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很多人却忽略了日常食物中隐形盐的存在。

在吃零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食品的“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中会出现“钠”的含量,而钠含量的多少和盐的多少是正相关的,1克的钠相当于2.5克盐。

“其实从果冻到辣条、从薯片到海苔,从挂面到面包,甚至是我们经常喝的酸奶,这些食物中都会含有盐分。”祁辉提醒。

此外,所有食材中的盐以及调味料、辅料中含的盐都是不能忽略的。

小心身边的“甜蜜”陷阱()

拒绝甜蜜负担从减糖开始。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无糖饮料、无糖小食品正是迎合是现代人对减糖、健康的生活追求,但是无糖食品/饮品真的就“无糖”吗?

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相对常规含糖食品而言的,绝对不等于无蔗糖食品,祁辉表示,无糖食品是指食品中不含有蔗糖,但这并不表示其不含有其它升血糖速度快的单双糖,特别是血糖代谢有障碍的人千万要谨慎选择,避免造成健康损害。

此外,这些所谓的无糖饮品为了保持口感,添加的代糖(如阿斯巴甜、甜菊糖、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仅仅满足了人们对味觉的需求,短暂地欺骗人类的大脑,当我们的大脑发现后,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降低对糖的警惕,让人不自觉地多摄入糖分。所以,无糖饮料并可以任性喝的。

全身健康从口腔开始()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健康问题关系全身健康,想要健康生活一定要从“口”开始。

祁辉说,保持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成人至少每天刷牙2次牙,每次刷牙时间最好在2-3分钟。

就刷牙方法而言,最好的刷牙方法是“画圆圈”而不是“拉大锯”,千万别因为刷牙方式不对而毁了牙齿。

在刷牙用水上,尽量选择与口腔温度接近的温水,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刺激牙齿从而产生敏感。

减重这些“坑”你踩过几个()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减重成为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会停止的话题,但我们减重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加健康,所以决不能因噎废食。

为了减重很多人会选择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很容易患消化道疾病、患胆结石、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直接抑制身体的代谢,后期极易造成报复性过量饮食。

其次是不爱喝水。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身体各种代谢功能正常进行的关键,更能促进脂肪的燃烧。

“通常情况下健康成人建议饮水1500—1700毫升,当然肾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医嘱调整饮水量”祁辉表示。

现代社会熬夜成为很多人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祁辉介绍:“睡眠对减脂非常重要,70%的生长激素在深睡眠过程中分泌,这种激素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

此外,充足的睡眠还有助于提高营养物质得吸收,促进代谢废物的分解与排除。

现在看一下你过劳肥的体型是不是和你熬过的那些夜有关系呢?

营养增加骨质,运动守住骨质()

“补充一定量的钙质,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维持人体骨骼的健康状况十分必要。”祁辉提醒。

建议每天摄入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除此之外,绿叶蔬菜、奶酪、豆腐也含有较多的钙。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吃得太咸。高盐饮食是患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此外,低蛋白饮食也不可取,这样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骨质不但要补还要守好。

科学表明正确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尤其是年轻人,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能有效减缓年老后骨量丢失速度。而老年人运动只能减缓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建议大家40岁前要重视做运动”祁辉表示,年轻人可以选择荷重的有氧运动,跳绳,慢跑等,对于老人则要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健步走,在速度上可以进行快慢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