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太贵”的面条,只值4元
一个多月没见到爸爸,文苗想起爸爸,留下了眼泪
学校食堂的面条太贵了。”文苗最近爱这样“唠叨”。
平时住校的文苗,花销最大的是伙食费。想着孩子正在长身体,文苗奶奶每周会给孙女准备50元的伙食费。但文苗每周都能剩下十来块。她掰着指头算起来:“早上一碗粥一块,中午馒头夹肠三块五,晚上要么吃菜要么喝粥,菜三块五,粥一块。”
段续龙是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长期对接文苗家的志愿者。据他了解,自从两个月前父亲因脚伤住院,文苗就没咋吃过面条了。
河南商报这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腾讯新闻上已有2716条评论,腾讯视频上也有83.9万次播放量。
7日全天,单是记者和志愿者代收的善款,就已经接近八千元。前期豫发集团旗下锦荣国际轻纺城、锦荣公益社对姐弟俩的慰问物资也已经送达。省内省外,甚至越洋电话都打爆了记者的手机,大家都想捐点钱,捐点衣服,帮帮这个懂事的小姑娘。
七旬老大爷的举动让人落泪
“连4块钱一碗的面条都舍不得吃,要省钱给他爹看病,这小姑娘太懂事儿了。”8日上午,家住郑州市北陈伍寨新村的78岁毛金财老人赶到报社,拿着12月7日河南商报报纸,指着暖冬扶贫栏目刊登的舞阳县李文苗姐弟俩,感慨万千。
一大早,毛老爷子先是转了两趟公交车,后又打的,从位于郑州市西北方向西三环农业路附近的家里,赶到位于郑州市东南的河南商报社,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家里穷不怕,关键是得有志气,困难时我们帮一把,以后得好好学习,改变命运。”临走时,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1000元钱,一定要河南商报记者帮忙转给文苗姐弟俩。
记者电话被好心人打爆
从6日晚,报道发出后,志愿者段续龙和记者的电话、微信好友申请就没有怎么停过。记者统计,7日全天共收到了54位微信好友申请、39通来电,询问文苗姐弟俩的情况,想要给姐弟俩捐款捐物。“想给姐弟俩寄点衣服,捐点钱。”
文苗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7日上午9点,一通来自美国的跨洋电话中,陈小姐说:“看着姐弟俩这么懂事,我想起了我爸。”她说,现在在国外,下月回国想跟父亲一块,到舞阳文苗家里,看望文苗一家。来自江西的电话说,看到报道十分感动,这周正在出差,下周回去就让公司财务给文苗家转两万过去。“两个孩子太可怜了。”
与记者联系的爱心人士,有要给姐弟俩捐款的,有想要每月给姐弟俩寄送些伙食费的,有想要给姐弟俩寄送衣物追着要孩子身高鞋码的,也有想要给孩子寄送文具、课外读物的,想要给文苗爸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
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段续龙说,他那里电话一样被打“爆”了。“我这里收到了近五千的善款。”
8号上午,段续龙起了个大早,将记者和他本人代收的近八千元善款送到医院,交到了文苗爸爸李召红手中。
此前,豫发集团旗下锦荣公益社为两姐弟准备的慰问物资已经寄送到段续龙手中。段续龙带上几位志愿者,把慰问物资送到了文苗姐弟家里。
“我们乡有一位爱心人士7号晚上跟我联系,不仅捐助了500元,还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件新棉衣。”段续龙说,“我在群里招呼了一声,今天上午跟我们的几个志愿者一块儿,把物资送到了文苗家。”
“姐弟俩穿上了全新的羽绒服,显得很精神。”志愿者冯老师说。她之前曾是文苗姐弟俩的老师,现在转到别的学校了。听说给文苗家送物资,冯老师第一个报了名。“文苗跟我说,一定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回报社会。”
如潮的善款物资,将来怎么使用?
文苗爸跟记者说了自己的想法。“爱心捐款还是紧着俩孩儿用。”他说,“文苗就要读初中了,苗闯也要读到五年级了。先顾着两个孩子的伙食费、学杂费。”文苗爸说,他打算把收到的善款用在两个孩子身上。
对于爱心人士捐赠的过冬衣物等物资,文苗爸说:“俺这俩孩儿,穿不了这么多衣服,也用不了这么多东西。”他说,姐弟俩用不完的衣服,他想要转赠给当地的福利机构。“俺孩儿不冷了,得让其他可怜人的小孩儿也过个暖和的冬天啊。”
小世坤要圆“帽子梦”
“伏牛山8岁放羊娃小世坤,想给养父换顶新帽子”一事,一经见报,反响强烈。
8日下午,郑州“投币哥”906路公交车长郑景军看到《河南商报》报道,立马联系说要帮孩子圆梦,给他养父买一顶帽子寄过去。而他只是想给小世坤圆梦的人之一,还有很多爱心人士,都联系了河南商报记者。
上海的媛媛看到小世坤的报道,让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住的农村。她说,想给小世坤买一些衣服和书,让他过个暖和的冬天。
宋女士看见可怜的小世坤,觉得他和自己的孩子特别像,“瞬间心软,必须给他寄点东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大家各尽其能,帮助小世坤一家。”
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 见习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张贺明 志愿者供图
责编: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