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非遗”点亮乡村工作现场会在社旗周庄举行
2022-06-08 16:18  点击:8134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刘世良

“一句句夸奖,一个个感叹,迸出了俺文化周庄的非遗文化软实力。”6月7日,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的“非遗”点亮乡村工作现场会,在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村举行。

现场会上,来自全市各个县区的文广旅局主要领导、非遗工作分管领导、文化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等70余人,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周庄女子工坊、农耕文化展馆、非遗体验馆,观看了非遗产品展示、非遗项目展演。大家一致表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周庄村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大家不仅见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魅力,而且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周庄村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西一公里处,距南阳市22公里,距赊店古镇13公里,现有人口2200人,耕地3480亩。该村文化底蕴丰厚,是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散文家周同宾的家乡。

近年来,周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建成了仿古村部、同宾旧居、文化礼堂等,文化礼堂已成为该村的一处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礼堂设置共分三层,一层为农耕文化展馆、二楼是毛主席纪念像章展和毛体书法展、三楼是非遗文化体验馆。让大家在这里体验一站式的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

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永亮表示,举办“非遗”点亮乡村现场会,就是在非遗传承工作上,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积淀,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作用,把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非遗保护和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周庄村的文化产业正以女子工坊手工产品为龙头产品的带动下,逐步壮大,其非遗香包(香囊)、虎头靴、小儿肚兜等产品,由原来的直观销售到现在的直播带货,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并远销东南亚国家,“非遗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制作,就是让非遗贴近大众,让大家直观地接触非遗、感触非遗,从而释放文化效益,让非遗‘亮’起来,让非遗经济‘活’起来,让文化产业‘大’起来,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周庄村第一书记胡景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