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从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三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四是学校想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校名中的机械、纺织、化工、农林等字眼,最好替换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语。这四类更名,第三类确有必要。
有时候改名固然有利于学校名声的提高,但其他几类改名,也要警惕别把精力只用在改名上、只用在面子工程上,应该更侧重形成独特、深邃的办学精神,探索基于自身传统和优势沉淀而发展起来的细分式、特色化的精致办学模式。国外有许多高校从来不改名,校名仍然是初创时的“学院”,但并不影响其誉满全球,更不影响其培养一流人才,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我国也有一些老资格的“学院”耐得住寂寞,比如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高校办学不宜只热衷追求校名的“高大上”,而更应追求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真正静下心来、修炼内功,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盛会)
编辑:河南商报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