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纳、厨师烹饪……每周一节劳动课,正成为这所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评价
2021-12-11 18:03  点击:2481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文/图

系鞋带、整理书包、制作水果拼盘,没想到这些生活的技能被学校纳入课程,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要掌握6项必备劳动技能和3项自选技能。

在郑州,有这样一所城郊小学,每周一节劳动课,劳动不仅被纳入课程体系还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时画的椰子树,今天也能用水果拼出来

12月8日,郑州市二七区盛安路小学举行一二年级劳动技能比赛,检验劳动技能成果。

其中,一年级展示的叠衣服和整理书包,二年级展示的是系鞋带和水果拼盘。

用香蕉橘子黄瓜做成一朵花,这样忙碌一天的妈妈回到家里后心情就会好起来。

二年级学生武若蝶用苹果、香蕉、橘子做成狮子,在学生武若蝶看来,狮子比较可爱。

与她一样,二年级学生杨静琪将自己平时画的椰子树变成了水果拼盘。

“我喜欢椰子树,前一天晚上就和爸妈一起研究了椰子树的结构,今天拼的时候就用猕猴桃当椰果,香蕉当树干,橘子当草丛。”学生杨静琪说。

据悉,根据每个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必备、必需的技能,盛安路小学通过家长学生调查问卷 提炼出六项必备技能和三个自选技能,针对六项必备技能,老师们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案例展示。

每个年级有六项必备技能是在这个学期所要掌握的,三项自选技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

水果拼盘就是自选的一项。

每周一节劳动课,劳动纳入课程体系还有评价

郑州市二七区盛安路小学确定四大课程体系,分别是“基础型”“技能型”“体验型”“拓展型”。

学校围绕课程评价和活动评价,结合劳动清单和劳动记录表,制定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当中去形成自己的劳动素养。

“每周一节劳动课,让劳动课与综合实践课相融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本学期的劳动技能。”二七区盛安路小学校长董琳说。

在董琳看来,劳动课融入到课程里,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也体现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让劳动课由活动代替教育到现在的以课程代替教育,每一个技能的好不好都会有课程评价来检验。

有目标有实施,探究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郑州市盛安路小学前身为一所农村小学,自2018年秋季盛安路小学新建校投入使用以后,学校发挥地域优势,开辟劳动基地,渗透劳动教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拓宽实践渠道。

学校打造的劳动课程体系,有目标、有内容、有评价 、有实施。

围绕劳动课程,二七区盛安路小学还进行了《关于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初步研究》的课题研究。

学校计划于2022年2月修订并完善学生指导手册,2022年4月撰写研究报告,举行成果展示会。

“我们以劳动教育为市重点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课程,旨在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创新劳动的现代社会小公民。”董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