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水果要一个挨着一个,一根竹签上可以串多种水果,把熬好的糖浆均匀浇在葫芦上……”
11月18日下午,在郑州市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乐享厨房”课堂上,刘艳微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糖葫芦”的劳动教育主题课。
五七班冯艺涵兴奋地与同学分享:“我已经学会了做热干面、钵钵鸡、椒盐豆腐等很多美食,妈妈都夸我是‘大厨师’。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把下节课要准备的食材提前告诉我们,每次到菜市场采购都是一次实际的生活体验。课堂上,老师指导我们进行营养搭配,探究炉具的使用,分小组合作完成不同菜品制作,很有成就感。做菜中,体会劳动的幸福感,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吴秋霞老师表示,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将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在认识材料时用上几个常用英语单词,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准备材料的兴趣;在烹饪时,可以用到数学学科中所学到的‘时间优化策略’,一边煮热干面,一边准备配料;在分享时,就可以用到语文学科口语交际的分享技巧,有条理、生动的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及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所具有的精神上的幸福。”吴秋霞说。
据了解,第二实验小学整合教师、场地设施、设备等多种资源开发了延时特色课程之劳动课程,“乐享厨房”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学校希望开设劳动类课程,将劳动行为转化为技能,将劳动意识转化为态度,将劳动实践转化为习惯,在“双减”政策下,让劳动教育落地开花,为学生成长赋能。
编辑 苗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