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你可能想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也可能想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可你想过将这些梦想变成现实吗?
近日,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小学的师生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在陇海中路小学的校园里,继去年的阳光小田之后,学校又建了一个农具馆,再一次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
11月18日下午,到了农具馆开放时间,提前预约的同学们来到农具馆进行参观。
师生来到农具馆的门口,抬头看见一个醒目的牌匾,上写:“归园田居”四字。
走近农具馆,学生看到了太多“新奇”的农具。
在这里,学生会见到中国传统农具——犁,它是一种耕地翻土的工具,以前叫做耒耜。
学生还会见到像梯子一样的农具叫做耙(b?),横着在农田里用来把翻出来的大土块弄碎。
他们还会见到大肚子、长手臂、三角腿的耧车。
此外,农具馆里还有砘、锄头、镰、铲、锨、锹、叉、斗、?等。
每一件农具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们的形状和结构都有着科学道理。
它们记录着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
学生们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忍不住凑上前去近距离观察,有的同学们表示自己已经参观好几次了。
今年,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学生的课业压力也逐渐降低,作为学校的特色劳动课程,阳光小田和农具馆成了师生心中的“桃花源”。
学校领导表示,要让学习和工作在这所学校的师生都能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安心工作,快乐生活!(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高嵩 通讯员 王娟)
编辑 苗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