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将至,举国欢庆,大家都沉浸在团圆和喜庆的气氛中,此时,多年不见的同窗老友向你推荐某币,并告诉你稳赚不赔,你应该如何鉴别?国庆8天,网贷机构的短期理财产品能不能投?远房表姐家的二小子,打电话来介绍一个好工作,需要保证金,你去不去?今天,咱们就来谈谈双节防骗的小妙招。
1.代币发行,我国已禁止,别上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不太敢相信,一位公务员大姐在培训后拉住我,肖律师,您帮忙看看,这个同学是不是骗人的。定睛一看,她朋友圈有一位大神刷屏,声称国家承认XX币的合法地位,具有稳赚不陪的神奇功能,并附上了一些高达上的机构抬头。
此时,金融消费者必须擦亮双眼,2017年9月4日,央行牵头七部委已经发布《关于代币.....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ICO)涉嫌违法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大批人员忽悠老百姓购买代币,这种行为同样涉嫌违法犯罪,应当取缔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因此,老百姓应当知道,区块链技术是好的,但利用技术发展去骗人是不对的,万不要继续参与。
2.给传销组织当讲师,涉嫌犯罪
在欠发达地区,还是活跃着一群地下传销组织,他们传销的“标的”,时而是农产品,时而是科技产品,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金字塔架构和“30+3”的组织结构(即总人数超过30人,有3层人员组织层),他们的收入来自“拉人头”的多寡,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多年不见的朋友,热情地给你介绍工作,此时,务必小心,也许是传销团伙。
从北上广深,回到老家的朋友,请注意,如果有当地能人请你去讲讲课,你一定要问好具体事宜,如果被拉到传销会议现场,给人家“抬轿子”恐怕还会惹上刑事官司,触犯刑法第224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罪,切记!
3.短期理财产品,理性对待
一般而言,法定大假期间,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都会发售“短期理财产品”,其中,良莠不齐,大家要认真分辨。
高息,是致命伤。
如果某P2P公司告诉你,其理财产品或借贷项目的年化收益率超过24%,请注意,24%是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民间借贷的利率是控制在年化24%之内的,如果超越,可能涉嫌违法。因此,面对“大忽悠”,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直接判断虚实,pass!
4.公民个人信息,不能随意买卖
回老家过节的人,越来越多,不免要带着孩子去景点或商场,如果遇到一个气球就所要你们家宝宝信息和家长信息的,请一定要注意。
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机构贩卖,最终影响老百姓的“安宁权”。
当然,可能也有亲戚朋友在创业,找你办事,提到能不能把你经手的信息(快递单住址、医院就诊信息等)给他们,用于拓展业务。且慢,2017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国家网络安全法》、《公民信息....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到重要地位,如有贩卖公民关键信息50条以上者,可能涉嫌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信息罪,一定要杜绝!
5.冒充公检法,骗你没商量
节日期间,人们的心理状态比较放松,跟家人温馨相处,如果突然接到公检法电话,号称你涉嫌某个金融犯罪,会让你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为了不让亲人发现,你可能会选择妥协,向其指定的账户打款。
我们一定要相信,公检法的公正和专业,同时,也要考虑到公务员也有法定假期,人家也得放假陪陪家里人。
综合判断,法定假日给嫌疑人打电话的情况,并不多见,可能是有不法分子冒充。如果故意采用“台腔”、“广东腔”,这就是犯罪分子在“筛选客户”,他们要筛掉能够警惕口音的理性人,蒙骗普通群众,咱们要具备常识。
公检法的办案人员,也是法学院毕业的高才生,通过国家公务员遴选才进入队伍,其专业性不容置疑。因此,违规办案、违法办案的情况十分鲜见,请老百姓不要过度相信什么“关系”,现在是法治时代,大家都要依据法律办事。
6.网络操盘买贵金属,有风险
飒姐回老家的时候,也有亲戚询问,在网上有人推荐操盘买贵金属,靠谱吗?答案是不能一概而论。正规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是少数。
通过“小程序”,忽悠老百姓与国际贵金属价格接轨,炒作赚取差价,背后的公司多数没有牌照也没有金融办的批准。
有人可能说,他们是工商局给颁发执照的,那么,您的知识恐怕要更新了。如今工商局对于注册公司“简政放权”,不进行实质审查,只审查书面材料,因此,不能作为一个企业行为的“兜底”。
在我国,要从事金融业务,需要国家发放金融牌照或经过金融办等机构批准、备案等手续,否则,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者,可以构成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我们作为普通金融消费者,应当具备基本金融和法律常识,保住血汗钱。
综上,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辛辛苦苦大半年,我们不能让骗子得手。有理财的意识,值得鼓励,但金融消费者应当学习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辨别诈骗行为,维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