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带去希望,河南小伙成为北京市第4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1-08-18 19:55  点击:24225
8月16日早上9点,北京某医院病房内,小吴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正通过血液分离机缓慢被分离出来。当天,这些珍贵的细胞混悬液就会被输送到一位年轻女性体内,给这位患有白血病、亟待拯救的女孩带去生的希望。

河南商报记者 张翔

爱心接力,河南小伙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采集室里,小吴双臂都插上了针管,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针头比我想象中要大,扎针的时候我都没看手臂”。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后,小吴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手脚仍有些发凉。

“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谈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这位今年23岁、就职于快手效率工程部的河南小伙淡然地说,“如果这些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重燃一个家庭的希望,那我肯定义不容辞。”


(小吴在采集过程中)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等恶性疾病。在我国,仅白血病一项年发病率就高达十万分之四,移植造血干细胞至今仍是众多血液病患者重生的唯一希望。

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仅有近300万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再加上骨髓移植匹配率极低,每一次捐献都显得格外珍贵。小吴成为2003年至今北京市第445例,海淀区第1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世界投我以善意,我将报之以歌”

“2004年的时候,一位陌生人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我的母亲,给她带去了光明。今天,我希望用我的造血干细胞给你带去生的希望,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小吴在给患者的信中这样写道。

(小吴写给患者的信)

今年3月,一个特殊的电话响起。这已经是小吴第三次接到中华骨髓库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小吴吗?您在中华骨髓库的数据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我们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当工作人员再三向他确认捐献意愿时,小吴没有多少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愿意。”

2004年,小吴的母亲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视力一度接近失明,必须移植眼角膜才能重见光明。非常幸运的是,有陌生人捐献了这枚眼角膜。

“陌生人的一个举动,救了我的母亲,也救了我们这个家。”时隔多年再次回忆这件事,小吴依然满怀感激。从那时候起,小吴便暗下决心,自己将竭尽所能,以“爱心”回报世界。在大学时他就积极投身公益,做过北京马拉松志愿者、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也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小吴生活照)

大二那年,一次献血后,医生问他是否愿意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小吴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认为这是一件“可以救人的事”,于是毫不犹豫地留了样。

骨髓移植的匹配率很低,对于供者身体情况也有严苛的要求。2019年下半年,小吴第一次接到工作人员电话,称初步检索配型成功,但经过高?分检?后,没有完全匹配上。2020年,小吴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初步匹配,不知为什么,并未通知他进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我觉得很遗憾,才那么小的生命,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得救了。”小吴至今还惦记着这件事。

这是第三次,小吴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患者是一名得了白血病1985年出生的年轻女性,经过一系列高分辨检测及体检等流程,小吴与对方配型成功。在配型概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相当于是病人最后的希望。“接到电话的时候特别紧张。缓了一会儿之后又特别激动,觉得能真正帮助到别人了”。

“其实我有点怕打针的。”小吴笑道,这个23岁的大男孩有点腼腆,赶紧挠挠头补充:“但是努力克服就好了。”


(小吴在打动员剂,有点紧张)

捐献前悉心准备,“不能出一丝差错”

因为事先已经对骨髓移植有所了解,明白捐献不会影响健康,小吴并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不过他有点担心父母会牵挂。在捐献之前,他将自己了解到的专业知识科普给家人,给他们强调“不以供者健康换患者健康”的理念,告诉他们捐献对身体没有伤害。深明大义的父母,在少许担忧被开解后,毅然支持儿子的决定。

受疫情影响,人在郑州的父母没有办法来北京陪护,于是父母特意找到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亲戚“取经”,一个劲地在电话里叮嘱儿子要多吃蛋白质补充营养。

为了能顺利完成捐献,小吴从确认捐献起就一直在调整作息,尽量做到不熬夜。他深知,那位陌生女孩的命运已经与自己紧紧相连,所以“不能出一丝差错”。


(采集前小吴笑得很开心)

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悄悄地回报着社会

他所供职的快手团队内,新人小吴被同事们打上了“靠谱”“细致”的标签,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他也非常喜欢这个温暖有爱、亲密无间的大家庭。

小吴的捐献安排在8月16日,从8月11日起,他就需要住院注射动员剂,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因此他向公司申请了休假。这位低调的河南小伙还特意请上级“不要在团队里说”。

至此他的事迹才被知晓。小吴的上级,快手效率工程部HRDS负责人表示,“我们全力支持,这是救人命的事。我们很钦佩这个年轻人,他是年轻人的标杆、楷模!”

消息还是在小范围里不胫而走,从HR到直属上级,同事们纷纷被感动, “他太牛了”,也有不少快手同事、包括他的上级纷纷来问询小吴该如何留血样,未来自己也想出一份力。

捐献前一周便开始在工作上给小吴适当“减负”。8月16日当天,小吴的快手同事们都在采集室外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幸运的是,采集过程非常顺利。


(采集顺利完成)

(采集当天,快手同事们赶来和小吴在一起)

(北京市红十字会、海淀区红十字会、海淀区上地街道等领导来看望小吴)

?当天,受助的陌生姑娘来信“感谢小吴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小吴也对她寄予了最美好的祝愿。


(捐献后小吴在看患者的来信)

小吴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但也正是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悄悄地温润着整个社会。

(受助者来信让小吴眼眶湿润)

?对于小吴来说,相比捐献本身的意义,如果有更多人因为他而知道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起传递爱心,为生命接力——这远比单单帮助到一个人更让他感到开心。

捐献后的小吴状态看起来不错,回家休整一段日子后,小吴将回归他所在的快手大家庭。

快手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刘峰表示:“我得知此事非常感动、钦佩。利他的价值观一向是快手文化的核心,对于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我们大力支持。同学捐献骨髓救人,公司将积极配合,保证两周带薪休假,并将在全员中表扬同学义举,鼓励更多爱心善举,回馈社会。”

我们相信,更多普通人小吴的故事,一定也会再继续上演。

编辑:刘梦鸽 吕瑞天 谢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