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丹江口水库,群山环抱,碧波万顷。“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8月17日,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山东游客张先生一边品尝,一边对“纯天然”“无污染”的丹江水赞赏有加。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保障水质安全,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为确保一渠清水的永续北送,我们把水质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全县叫响‘水质保护不彻底,就是彻底不保护水质’的响亮口号,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绿染渠首千山翠》。王洪连 摄)
重拳治染,保清水永续
“当时漫山遍野都是小柴鸡,喂食喂水全部自动化设备。”回想起当年的场景,武建刚的眼角不由湿润了起来,沿着老武的视线望去,如果没有他的介绍,很难想象现在郁郁葱葱的山林,曾是一个投资260多万元的自动化养鸡场。
为保证水质安全,淅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丹江,2012年起,淅川县关停了38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取缔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被拆除,老武的养鸡场就在其中。
除了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的环境监察制度,也是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五大主要河流和丹江口水库建成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56人次,对库区周围的生态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副局长张廷才介绍,淅川还以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渠首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完成了丹江摩减等20余家工业点源治理任务,全县建成了12个垃圾处理场、14个污水处理厂和300余套治污设施,形成了年处理废水474万吨、废气190亿立方米、废渣4.2万吨的污染处置能力。
目前,淅川全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已达100%,连续6年获得全市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优秀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更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中,位居全省第一。
(马蹬镇白渡滩万亩生态造林基地。杨振辉 摄)
涵养水源,筑保水屏障
“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我们就肩挑背扛、运苗运水上山。石头山上没有土,我们就在岩石上凿出石窝窝,挑来活土,栽上苗子……”清晨5点,在淅川县马蹬镇葛家沟村的荒山上,造林队长李国峰就驾着装满树苗的三轮车,带着30多名造林队员,扛着树苗,拿着洋镐、铁锹,开启了一天的造林工作。
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125万亩石漠化区,其中重度石漠化55万亩,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
然而,石漠化荒山土层单薄、水分难留,“年年栽树不见绿”的事儿屡见不鲜。“我们与专业造林队、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活一棵验收一棵。如果达不到85%的成活率,补栽后第二年再验收。”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定州说。“一锤子买卖”变成“年度考核”,造林大户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挖大穴垒石圈、客土造林、蘸浆保墒、分级提灌……一个个“秘方”被“炮制”出来,造林成活率噌噌往上涨。
近年来,淅川每年新造林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营造林面积连续13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53.2万亩荒山因此重披绿装,在美丽的丹江口水库库周建成了总面积达19.5万亩的库周生态隔离带,为丹江口水库竖立起了一道绿色护水的生态屏障。
(丹江口水库上清漂队员正在作业。杨冰摄)
创新机制,让碧水长流
清晨的丹江边,天刚泛出鱼肚白,在淅川县香花镇环湖村旁的水库旁,方兴江正手拿火钳和编织袋,沿着岸边一路捡拾。
方兴江是环湖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这里的村级河长。“其实有点‘多此一举’,现在我经常空手而归。”方兴江提了提手中的编织袋,笑着对记者说。
但在过去,方兴江却经常“满载而归”。除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环湖村还曾是垂钓爱好者的乐园,“人一多,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最多时,一年清理垃圾费用得一万多元,钱倒是小事,可水质就这样坏了啊。”方兴江满脸沉重。
2020年4月,为了使水质保护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淅川县在库区县市中率先成立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将交通海事、环保、林业等7个职能部门的职权委托于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实施,在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库区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对144个事项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实现巡查执法常态化、全覆盖。
“河长巡逻发现问题,需要执法解决的,我们出马。”库区综合执法大队马蹬中队副大队长谢建拍拍胸脯说。2020年夏天,中队接到举报,有人在江边私搭了一个数米的钓鱼台,“这小小的钓鱼台,一天流水能有上千元,产生的生活垃圾,将会严重污染水质,我们依法对其拆除时,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抽出刀具,扬言就要自杀。”队员们顶着烈日,跟他说事实、讲法律、摆道理,最终将钓鱼台顺利拆除。
除了横向加强库区范围的综合执法外,淅川同时纵向突围,加强与邻省县区的密切合作,开展豫鄂陕三省毗邻县市联合执法;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创新运用“互联网+护水”模式,整合“四网络两平台”保水监控网络,在主要入库河流和跨渠桥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500多个,对入库五大河流、库区周边等重点部位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组建了2900余人的公益护水员队伍,实现水面陆地立体化、全覆盖监管。
如今,随着河长制、库区综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的全面深入推进,淅川一条条河渠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岸上碧草绿树与清澈河水相映,如同徐徐展开的一幅幅壮美生态画卷,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监测结果显示: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稳定达标且持续向好。(编辑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