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核酸检测!24小时出报告的背后,是你看不见的艰辛
2021-08-17 17:49  点击:11000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张红 刘力娜

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你知道核酸检测者是怎样工作的吗?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与问题?



穿着防护服取样,6个小时不吃不喝

信阳市潢川县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县人民和来自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任务,在县医院的核酸取样处我们时常可见大排长龙的队伍,人们来来往往脚步匆忙,而窗口里的人们,却是24小时不曾停歇!

核酸检测的第一道程序是采样。采样过程中,被检人员难免会感到不适,有时候口腔里会有气体甚至液体喷溅出来,而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这样一个流程操作下来不过半分钟,但采样人员直面检测者口腔,扑面而来的病毒,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防护服底下的工作特别辛苦,时值盛夏,在室外温度高达40度的情况下,一个班4-6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方便上厕所。如此“举步维艰”的她们,需认真仔细地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帮助群众缴费办卡、录入信息、采样、耐心解答问题……

高危、不适、疲惫……这就是做样本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要面对的日常。鬓角流下的滴滴汗水,衣服上层叠的汗水印,手掌中一条条被汗水浸泡出的皱褶,却是全民健康最坚强的守护。



实验室连轴转,保证24小时出报告

采样工作完成后,样本会由专人专车送到PCR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接触患者,却是直接跟病毒打交道。看似不在一线,实则处在超一线。

PCR实验室中要做的工作繁多而复杂,总共有十几个步骤。工作人员常常要连续好几个小时保持双手悬空操作,而且不能轻易离开操作平台。做检测的工作人员,要做三级防护:两层防护服,戴N95口罩、护目镜、面罩、乳胶手套、防水靴套......

即使是在25℃恒温环境下,检测人员也是浑身被汗水湿透。但他们必须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保持高度精神集中。十几个环节当中,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分神,这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也关系到自身安全。

样本一拨接一拨地送来,时间紧任务重,实验室需要24小时连轴转,两人一组,一组换下去休息,另一组马上顶上来,保证24小时内,所有样本都能出报告。近日来,实验室日均检测量达2000余人次以上,单日工作时间基本都在20小时以上。



取消休息时间,优化检测全流程

面对严峻疫情防控形势和高压态势,潢川县人民医院集全院之力,确保完成社会人员及全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核酸检测任务。

县医院医学检验科承担重要任务,在日常工作压力繁重的情况下,取消休息时间,增加值班。护理、医疗、财务、保卫等部门增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优化了从办卡、缴费、开单、取样等流程。

潢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胡前珍说,自8月1日起,平均每天核酸采样检测2000余人次,最高一天完成了5500多人的核酸检测任务,其中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全县3000多位医务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



盛夏酷暑,40度高温之下,是他们身披白色铠甲坚守在阵地,默默付出。厚厚的防护服内,是顺着脊背流淌的汗水,面罩口罩却遮挡不住一双双认真坚毅的眼睛。

他们有的是八零后,有的是九零后,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侦察兵,他们用行动守护着全县人民的健康。

致敬!离病毒最近的人!(编辑 吕瑞天 施尚景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