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众多专家学者为河南发展建言献策
河南商报记者 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河南要发展,除了自身要努力,借助“外脑”的力量也很重要,昨天14位院士会聚郑州把脉河南发展,为河南发展建言。
【头脑风暴】
14位院士
为河南发展出主意
9月13日下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峰会院士座谈会召开。
14位来自海内外的院士,其中包括2014年诺贝尔奖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现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的杜祥琬等重量级专家。
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陶明伦为在座院士做河南简介。他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更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去年达到4万亿,连续多年居全国第5位;此外还是“大枢纽”,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48公里,省会郑州更是铁路双“十”字中心。
此外,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
但他也不讳言,河南人均GDP偏低。河南的科技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高等院校偏少,尤其是985院校更是为零。
【建言献策】
观点一:把垃圾变资源
杜祥琬:目前,全国70%的废弃物都只做到了所谓的无害化,是什么意思?就是70%的垃圾依靠填埋处理。
可现实是,垃圾产生是无限的。
如何化腐朽为神奇?那就是做好垃圾分类,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未来,垃圾资源化的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我们作为人口大省走向现代化必须要过的一个坎儿。
此前,杜祥琬向中央提了一个开展无废城市试点的建议,中央已经批下来了,希望河南省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这方面走在前面。
观点二: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挪威科学院外界院士张知彬说:“河南省现在发展非常快,目前的短板还是教育和科研,希望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
河南省作为中原崛起的主要突击力量,郑州作为国家一线城市的定位,我觉得应该加强国际化这样一个方向,不要完全借用沿海地区的一些经验。
除了我们自己的资源,使用国际资源也非常好,国外很多科学家非常优秀但没有钱,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它的一些人才挖过来为我们所用,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机遇。
观点三:发展人工智能
上海交大徐雷院士: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只要突破一个实际的点,以后就可以跨越,它是年轻人的行业,它的发展不需要多高精尖的人才,一些毕业的博士生很快就能变成人工智能人才。
从公司的数量和投资来看,我们国家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了,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有可能是我们跨越发展的机会。
再讲一下人工智能行业,2016年的数据显示,国内主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大都在北京,上海不到17%,深圳不到16%,广州7.7%,接着是浙江、江苏,但占比很小。
这是什么概念?除了北上广,以及江苏有所动作以外,其他省份在这方面还没有动作,这对河南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