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的织机洞遗址,到现代的二七纪念塔;从嵩山的古代建筑群,到黄河岸边的鸿沟、大运河;从不为人所知的李家沟遗址,到近来火热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这些情景,都被“打包”进一个展览,带你穿越古今触摸历史。
6月1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说郑州文明史名家写生创作展”在郑州博物馆(嵩山馆)开幕,展览位于三楼,展期持续至6月30日,公众可免费参观。
此次展览共展出110余多幅作品,均是16位画家经过一年多时间写生、沉淀、创作的精品力作,更是画家们在采风中切身感受郑州“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生动真实描绘。
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展览活动策划启动于2019年夏天,河南省书画院、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经过认真遴选,挑选了李明、桂行创、连俊洲、王根生、张守剑、张一心、汪俊岭、曲春林、武金勇、田占峰、房巍、曾国荣、周祥、魏?、周斌、李生刚等一批知名的实力派画家准备进行集中的采风写生活动。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先的计划。疫情稍微缓解后,画家们各显神通,用不同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想画的文物古迹进行了采风,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文化气息,现场写生,回来消化吸收再进行创作。
在河南美术的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嵩山、黄河成为中原画家笔下最常见的“风景”。此次展览作品涉猎的范围大、时空广。有的整体表现嵩山、黄河的胜景,有的则着眼于具体的亭台楼阁。各种古塔、碑刻,位于闹市的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旷野农田中的宋代王陵……如此种种,都成了画家的素材。
此次展览,以“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为主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郑州市文物局共同主办,河南省美协山水艺委会、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博物馆共同承办,用山水画集中表现郑州古代文明,是用艺术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宣传郑州古代文明的一种尝试。(编辑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