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1中名师评析文科数学: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强调能力立意
2021-06-08 21:16  点击:9332
 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今年的高考文科数学传题型如何?河南商报邀请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闫锐锋评析文科数学。



从考试内容和试卷整体结构上来看,2021年的全国Ⅰ卷(乙卷)文科数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突出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着重强调能力立意,关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理念。

试卷覆盖中学数学的主干内容,试题难度比去年容易,整体设计上稳中求变、变中创新,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设计合理,从基础题、中等题到难题,梯度明显,区分度好。

数学学科一贯落实高考内容改革总体要求,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和育人导向作用。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试卷稳步推进改革,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稳中求新,全面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试卷注重对于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察,选择填空题中集合运算、复数运算、常用逻辑、三角函数、线性规划、概率、函数性质、空间角、极值最值、向量、解三角形、解析几何、三视图等常考知识点再度出现,在加大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考查的同时,加强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的考查,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统计、立体几何、数列、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导数与选考等主干内容,突出体现了对知识点考查的连续性与全面性。

2.稳中求变,能力立意。试卷中三视图(第16题)、线性规划(第5题)、函数性质(第9题)又重新回到了文科高考全国Ⅰ卷中,同时,今年高考删去了程序框图题。另外,解答题中又重新用数列替回了解三角,函数导数(第21题)以三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是全国Ⅰ卷文科近十年第一次以三次函数为压轴题,但全国Ⅲ卷在2019年就是以三次函数为压轴题,全国Ⅱ卷,2014年、2018年也是以三次函数为压轴题。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能力。

3.坚持创新,服务选才。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创新,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如第16题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较好的选拔性。

4.取材现实,注重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能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社会生产等方面的特点,有机渗透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选拔与育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如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学生处理数据与运算求解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提供决策的能力。

5.重在素养,重在导向。试题没有片面追求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的覆盖面,没有加大难度,而是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除了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外,对中学数学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应用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6.反押题。由于新教材删去三视图,当师生都淡化三视图时,今年高考却用三视图作为选择填空题的压轴题;由于去年考生分数很高,当舆论都猜想今年试题会变难时,试题不仅没有变难反而变易;根据八省联考试题,当老师都在猜想增加情景问题时,今年选择填空题中一道情景问题也没有,不增反降。

总之,2021年数学试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高考的核心价值,突出学科特色,重视数学本质,发挥了数学学科的高考选拔功能,对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个人介绍:

闫锐锋,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4年毕业班教学经历,与14届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数学竞赛教练、郑州市优秀教师。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励,先后主持、参与多项省市课题。( 编辑 吕瑞天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