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凤翅山下的平顶山郏县曹沟革命旧址,三面环山、环境幽静。1945年,中共河南区第六专区党、政、军机关及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在这里巩固政权、抗击日寇,因为曹沟的黄土窑洞近似于陕北的风貌,人们把这里称作“小延安”。
2015年9月1日,郏县在曹沟建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已累计有超过400万人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郏县曹沟为何被称作“小延安”?】
抗日战争期间,曹沟村是当时中共河南区第六专区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及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45年7月至9月,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人,曾在这里组织开展了禹郏边战役、伏牛山战役、郏北战役等重要战事。
郏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志杰介绍,1945年7月初,六支队三十七团进驻神?,遭到日伪军的扫荡。敌众我寡,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六支队痛歼敌人,取得反扫荡胜利,神?成为六专区军民抗日的活动中心。
神?战斗胜利后,由于郏县曹沟村群众基础好,地势环境幽僻,六专区党政军及禹郏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1945年7月16日迁至曹沟村,继续领导郏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曹沟革命旧址在郏县和禹州的界山——凤翅山下,旧址的东南方向是马山。曹沟革命旧址原来有3个院落,占地108亩,核心区有3个院落33间房屋、21孔窑洞、3座炮楼、2条地下通道、1处暗堡。
曹沟革命旧址的窑洞依山而建,这一排土窑洞有两层,10米多高,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非常相似,又别具特色。每个窑洞内都有拐洞或暗洞与后山相连,直通外面。司令员刘昌毅多次在窑洞内召开战斗部署会,领导和指挥抗日战斗。因这些土窑洞与延安窑洞相似,人们把这里称作“小延安”。

【曹沟军民结下鱼水情】
当地老人们回忆,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第六专署、第六军分区和中共禹郏党政军机关及禹郏县独立团进驻曹沟,热情的曹沟村民夹道欢迎,宰杀了3头猪犒劳八路军,村民纷纷腾出自家住房和窑洞,为八路军枪械修理所、医护所、被服厂和医护所提供场所。
今年71岁的曹沟9组村民李景甫从小常听家里老人讲曹沟的抗日故事。他说,刘昌毅司令员1945年7月到达曹沟前身体染病,在禹县西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养病,他爷爷得知八路军正寻找名医后,向驻曹沟的八路军推荐了白庙乡赵庄村的名医李干卿,经过多次扒火罐、针灸,治好了刘昌毅司令员的病。
在八路军到来之前,曹沟群众为了迎战日本侵略者,在山头上修壕沟和掺望哨,家家户户挖暗道,满足了前能进、后能撤的战斗需要。

曹沟村4组村民李秉远从小听家里老人说,大概1945年7月中旬,小股日军大概有60多人,在从大刘山南麓路过途径曹沟时,受到当地村民的阻击。
曹沟和附近沟李村的村民和武圣学武装在曹沟依据壕沟炮楼等工事抗击日军。村民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扔入铁桶,其余人员开始放枪,并采取打一枪快速换一个地方再打枪,迷惑日军。战斗中,曹沟村民李铁娃、李付印被日军的流弹击中牺牲,李孟正、李刺猬等村民负伤。曹沟战斗共计打死3名日军,缴获1把战刀。
后来日军看到马山上到处开枪,并且枪声紧密,以为真是共产党的大部队到了,迅速向西撤入今天的禹州市神?镇,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八路军全歼日军,大获全胜。
以曹沟为中心,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日,郏县北部前后经历了神?保卫战、岩郭攻坚战、解放高垌、寺街攻坚战和攻打谒主沟等主要抗日战斗,当地群众和八路军结下了鱼水情。
【曹沟的红色文化传承】
解放后,这里的老百姓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红色精神,维护曹沟抗日遗址。2014年开始,郏县投资1500万元,在旧址外围新开辟万余平方米空间,建设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2015年9月1日,郏县在曹沟建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塑造了八路军豫西抗日主题群雕。
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以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历史为主题,分设豫西沦陷、挺进豫西、抗击日寇、红色曹沟等8个展区,各个展区还保留着大量1944年7月至1945年9月这一时期,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斗争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实物。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9月1日建成开馆以来,前来参观抗日旧址和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的党员干部群众超过400万人次。
目前,曹沟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评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老促会“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编辑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