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大山和黄河弹古琴的她,今天乘车三个半小时只为向老师汇报所学所感
2020-12-21 15:54  点击:10391
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文/图

12月20日下午3点,是郑州市青少年宫第五期古琴社团汇报结课的日子。

家住洛阳的学员李超英则是早晨8:30出门,乘坐公交再换乘火车历时三个半小时来到郑州市青少年宫,对着大山和黄河练习的她要为老师汇报一首自学曲子《凤求凰》。

文与武相融相通,此生能得太极与古琴足矣

12月17日晚,太极拳申遗成功,学员吴敏芳是最开心的一位,在她看来古琴和太极是文与武的相融、相通。

吴敏芳通过郑州市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来玩儿吧》第四期古琴公益课报名跟着学古琴,在第五期的汇报结业课上,她弹奏了一曲《阳关三叠》。

“平时喜欢练太极拳,太极拳用的大多数都是古琴音乐,自己也想去了解下古琴文化,之前一直想学习古琴没有机会。”吴敏芳说。

在吴敏芳看来,太极和古琴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意境相似,古琴和太极都传承者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武相得益彰,相融相通,此生能得这两项足矣,太极和古琴也会伴随我的终生。”吴敏芳说。

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的关牧萱平时也练习着其他乐器,从电视上认识落霞式彩凤七弦琴以后,他就对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

弹古琴就是与古人进行交流。

“比如《阳关三叠》这首诗词,就让我想起来小学课本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别友人的悲伤不舍,每弹奏一次我都能感觉自己在和王维对话,王维送别友人不仅是不舍和伤心,还有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我从弹古琴的过程中学习和感受到了书本以外的很多东西帮助自己的学习。”关牧萱说。

即将登台的刘嘉悦则是有点紧张,拿着曲谱的手已出汗。在爸爸的鼓励下,她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登台弹奏《阳关三叠》。

“国家宝藏里我看到了一把古琴它的故事居然改变了历史,我想了解古琴,这期学了《阳关三叠》和《秋风辞》,在这里我要给老师们深深地鞠一躬。”来自管城区创新街小学紫荆校区四年级的刘嘉悦说。

租琴对着大山和黄河弹奏,总会有人去讲古琴文化发扬光大

什么是喜好?

响应国家号召的李超英,从洛阳家到小浪底上游去绿化大山,一条进出大山的单条山路,成了李超英最喜欢的路,每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赶回洛阳,再坐车来郑州学古琴。

来回七个小时的车程对李超英来说是最享受也是最期待的。

上班之余,李超英抱着租来的古琴对着大山和黄河练习。

师父领进门,剩下的就是自己要刻苦训练。

“遇到看不懂指法就网上向王汇川老师请教,王老师还教我们唱谱。”

在选汇报曲目时,李超英特意选了一首自己学的《凤求凰》,这也是她最爱的一首曲。

“从单位到郑州需要5小时的车时,从家里到郑州需要三个半小时,但只要是有时间,周日下午必定来这里学琴。”李超英说。

在李超英看来,青少年宫的公益课程改变了自己。

“王老师影响了我,我又把古琴文化散播出去,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从事古琴工作,但我希望能从我这里传出去,其他人听到以后喜欢、感兴趣,这个意义很无价。”李超英说。

40节免费课,用自己的双手去打开另外一扇窗

据了解,自从2019年7月份开始,郑州市青少年宫开展古琴公益课,每期为3个月时间一共40节公益课,著名青年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斫琴家、郑州市青少年宫公益课指导老师王汇川带领大家学习古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指法。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代表性传承人的王汇川在学员们汇报时很是忐忑。

“很多同学今天为也是第一次看到他们的真容,大家的另一扇窗是被自己一双神奇的手给打开,而且越来越好。第五期公益课的结业对大家来说是新的开始,不是结束。”王汇川说。

“第六期免费公益课将在12月27日开始,每周日下午三点到五点为上课时间,想学习对古琴感兴趣的青少年都可以来观摩和学习,关注青少年宫官方微信公众号《来往儿吧》,10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古琴爱好者可线上报名。”郑州市青少年宫社会活动科科长李福说。(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