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以茶叶闻名世界的信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上做文章,使得一片小小的叶子,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中国知名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也呼之欲出。
茶业引领,信阳打造茶文化旅游目的地
站在信阳?河港文新茶楼,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静卧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
春风到处,唤醒了沉睡的茶园,嫩绿的芽头迎风而动,空中弥漫着春的气息。一年一度的信阳春茶开采季已悄然到来。
坐在四周都是落地窗的茶楼内,窗外的美景尽收眼底。而品着一杯香茗,欣赏一段美女茶艺表演,也是游客来到茶山的一道必修课。
今年年底,被誉为“中国最美茶园”的3A级景区文新茶村,即将迎来4A景区验收。
“文新茶村原来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很多游客来参观我们加工茶叶,也都喜欢到茶园走一走、看一看。我们的茶园非常壮观,像茶海一样。”文新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说,于是他修了一条直达山顶的路,又弄了个观景台。
每年采茶季游客蜂拥而至,又牵扯到吃、住问题,孩子玩的问题。于是,建茶楼,建宾馆,搞拓展培训、教育培训……下一步,文新集团还要发展民宿。
“茶旅游真是一篇大文章。”刘文新说,依托信阳茶,已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人变茶师、茶山变金山。
而30多年前,刘文新还是一个摆摊卖鸡蛋、茶叶的街边小贩。幸运的是,他刚搭上信阳茶这艘巨船,就被裹挟进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
文新新村,是信阳市发展茶旅文化的缩影。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将努力开发具有信阳特色的休闲观光体验游、茶乡生态游等茶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信阳市丰富的红色文化、绿色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村落,建设改造一批茶文化景观、设施,使之有机融入到茶文化旅游中,打造茶文化旅游新亮点。
“十四五”规划中,计划以?河区环南湾湖茶旅体验项目——“十大茶坊”建设为引领,在?河、平桥主城区主要干道及?河沿岸打造信阳毛尖标志性景观带,并推动其他产茶县区茶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把信阳市打造成中国知名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带动茶乡10万人脱贫
陆羽《茶经》中的:“淮南茶,以光州上”是对信阳茶的千古咏叹。
信阳市位于“北纬32度黄金产茶带”,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山势起伏多变,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条件,孕育出了茶中珍品——信阳毛尖。
“如果不受来自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影响,春茶质量会好于预期,春茶产量和春茶价格较去年都会有明显增长。”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副局长宋世奇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预计今年全市春茶产量将达到4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信阳市副市长胡亚才说,截至2020年底,信阳市茶园面积达215.3万亩,茶叶总产量7.5万吨,总产值130亿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68.86亿元,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半个月前,满载着1600吨的信阳绿茶专列从信阳火车站出发,驶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继今年1月18日首班中欧班列(郑州)信阳绿茶专列开启之后,信阳绿茶专列再次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市场。今年4月,第三列信阳绿茶专列将继续发往乌兹别克斯坦,预计今年信阳绿茶出口量达两万吨以上。
目前,信阳市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0万,其中茶农超过100万,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参与茶产业扶贫工作,带动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0万人脱贫。
茶叶给茶乡信阳带来巨变,对此刘文新感触非常深。随着茶旅文化的发展,文新茶村这些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招聘了不少当地村民,比如炒茶岗位、餐饮岗位、宾馆服务岗位、茶区管理岗位,等等都有当地村民忙碌的身影。
“过去,农民茶叶生产完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打工了。”刘文新说,现在搞茶旅游,茶园变公园后,游客越来越多了,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兄弟,也纷纷留在家乡搞民宿、开餐饮,卖土特产品,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延伸产业,信阳茶不仅只有红和绿
在做好信阳毛尖春茶的同时,信阳市还积极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夏秋季鲜叶资源,开发生产信阳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花茶等多品类茶叶产品。
胡亚才说,通过持续优化全市茶叶产品结构,信阳逐步形成了“名优茶创品牌树形象,夏秋茶拓市场增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全年全市夏秋茶产量达3.9万吨,产值约34.5亿元,产量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信阳市在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茶包装、茶机械等方面的研发也取得一定进展。信阳毛尖茶饮料、茶糕点、信阳红茶酒、绿茶纤维内衣、茶枕等已相继投放市场。
“我们现在正在研发速溶茶,像咖啡一样可以冲泡。也在研发奶茶配料,把我们的茶加进去。还在研发茶化妆品……”刘文新说,在茶产业发展方面,文新集团也特别注重占领年轻人市场。
所有茶叶新产品的研发,也都是以优质原材料为支撑。刘文新说,文新茶村正在全面建设智慧茶园,通过鲜叶毛茶交易中心、茶园天空地智慧指挥系统、茶叶分级定量智能系统、茶工艺智能系统等版板块的工作,形成可追溯化的智慧茶园发展模式,确保各个产品合格优良。
科技主导,特派员制度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2019年11月起,信阳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郑杰接替同事,成为?河区?河港镇文新茶叶加工园、文新星创天地总部的科技特派员。此前,该所下派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已持续了8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阳毛尖茶叶的加工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虽然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但仍存在杀青不匀、不透,爆点显、茶汤浑浊、汤色偏黄、香气不高等突出问题。
科技特派员依托单位的指导下,梳理制约信阳毛尖茶生产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大力推广上洋茶机、一鼎茶机等条形茶专用设备,结合信阳农科院近年来信阳毛尖茶加工研究成果,集成、优化出一套信阳毛尖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2020年春季,郑超指导文新集团生产线采用定制的毛尖茶专用生产线,并对毛尖茶生产个工序在制品含水率进行测定,提出解决措施,有效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所服务茶企生产茶叶杜绝了“小浑淡”现象。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创新中,又保持信阳毛尖独有的手工艺文化?信阳市职能部门也都做出了引导。
信阳毛尖非遗传承人、商城县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正祥说,2017年开始,信阳开始举办手工制茶大赛,这几年也一直在选拔一批又一批茶叶方面的技术能手和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现了主管部门对茶叶文化的重视。(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