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在河南,“1+4”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今年已经按下了“加速键”。
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同时,将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在哪些领域“联手”,实现融合发展?这5座将亲密无间的城市,会在融合中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即日起,河南商报推出《“1+4”朋友圈,关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系列报道。
河南商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将专访这些地市的党政一把手,“素描”郑州大都市区发展蓝图,“剧透”将在五城发生的新变化。
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建设中,许昌有了新目标——加快建设“智造”之都,打造大都市区南部门户。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接受河南商报专访,详解了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许昌要加强的“四大对接”。他还独家披露:许昌谋划在郑州机场和许昌之间,规划建设大型综合性的陆港交通枢纽,促进三大丝绸之路无缝对接。
许昌的新定位 “智造”之都与宜居许昌
河南商报记者:在郑州大都市区格局中,许昌有了怎样的新定位?
胡五岳:在郑州大都市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许昌要加快建设“智造”之都,打造大都市区南部门户。要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枢纽功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依托京广发展轴向北发展,加快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长葛市建设,积极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融入大都市区发展核心。
省委书记王国生到许昌调研指导工作时提出,许昌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为全省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在省两会上,省长陈润儿明确要求,许昌要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创新上走在全省前列。
许昌的发展定位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郑州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是高度吻合的。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是许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坚持“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持续加强产业、生态、交通、功能、平台、空间“六大对接”。其中,产业、生态、交通、平台的对接是重中之重。
在郑州机场和许昌之间 谋划大型综合性的陆港交通枢纽
河南商报记者:郑许一体化,交通先行,交通对接方面目前进展如何?
胡五岳:郑许市域铁路已经全面开工,郑万铁路、郑合铁路许昌段加快建设;国道107许昌境改建工程具备通车条件,多条郑许通道纳入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忠武路今年要开工建设,通往郑州机场和航空港区的道路会更加方便。
同时,许昌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建设大型综合性的陆港交通枢纽。在今年省两会上,许昌代表团已经正式提出建议案:在郑州机场到许昌之间修建大型综合性陆港。
此前,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其中,郑州等41个城市被规划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尤其在郑州机场和许昌之间,正在修建的三洋铁路和京广铁路交叉形成一个枢纽。三洋铁路通往江苏洋口港,是出海口。如果在这个区域修建陆港,就能够和长三角的西北大通道对接,实现铁路枢纽和空港无缝对接,从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无缝对接。
这样的陆港,意义不仅在货物吞吐方面,还将带动智能制造、金融、信息等高端产业集聚。
谋划9大重点新兴产业,力争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河南商报记者:2020年底,郑许市域铁路将开通,产业对接方面,布局将发生怎样的调整?
胡五岳:许昌已经编制完成《许港产业带空间规划》,统筹郑许市域铁路11个站点及沿线产业、商业业态和居民小区规划。
郑许市域铁路是轻轨,解决的是面对面的交通,沿线拉动作用会很明显,方便老百姓出行和产业集聚。
另外,产业对接上,许昌本身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产业竞争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在全省名列第三,智能制造在全省名列第二。许昌要发挥优势,打造成“智造”之都。
在对接郑州、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产业王牌不仅不能丢,更要做大做强。要把产业留在许昌,吸引在当地,像钉钉子一样,扎下来根。
一手抓存量,通过实施设备换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三大改造,促进存量企业的优化升级。一手抓增量,谋划电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5G、高纯硅材料等9大重点新兴产业,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许昌速度嫁接德国质量 从“蹭WiFi”到“建WiFi”
河南商报记者:在郑州大都市区中,许昌有着怎样的平台优势?
胡五岳:平台对接方面,许昌积极开展河南自贸区许昌联动发展区申建,许昌海关监管查验中心建成运营,许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获省政府批复。
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蹭WiFi”,争取实现一顶帽子大家戴,现在就是要“建WiFi”,更好地集聚要素资源。
特别是通过对德合作的平台,其他城市也可以共享我们的平台。
比如许昌和德国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公司的战略合作,这个平台就是全省独一无二的。国家工信部授予许昌中国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这在全省是唯一的。把这个平台做大做强,实现共同发展、一体发展、错位发展,这就是许昌在“建WiFi”。
截至去年年底,许昌和德国签订61个合作协议、合同,落地22个项目。今年打算再落地20个项目、新签合同20个、新签协议20个。实现许昌速度嫁接德国质量,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
这对于郑州大都市区来说,也是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城市中轴线上“长”出“绿肺” 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
河南商报记者:《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许昌斩获城市宜居度、城市居民获得感、居民幸福感指数、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四项全省第一。在生态对接方面,许昌有怎样的经验和打算?
胡五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已经在许昌深深扎下了根,也有生动的实践。例如,许昌的城市中轴线全长7.6公里,宽度380米,我们原来只打通了2.8公里,还有4.8公里没打通。在打通过程中也有几种争论:一种是说进行房地产开发,净地3300亩,一亩地升值300多万元,也能有100多亿元财政收入;一种是建议进行商业开发,建商铺、商场,收入更高。
但怎样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真正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许昌建成宜居城市?这才是值得执政者深思的问题。
为此,许昌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打开中轴线,坚持还绿于民、还地于民,把城市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会客厅、大阳台,作为老百姓休闲呼吸的氧吧、城市中心的“绿肺”,打造了3300亩的中央公园,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提出要建设“智造”之都,宜居许昌。一手抓产业发展,让老百姓有业可就、有职可谋;另一手抓宜居许昌建设,让老百姓在许昌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将加快郑许一体化生态廊道绿化、中华生物园、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等生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9.3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28.28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加强清?河长葛段综合治理,打造独具魅力的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
作者:河南商报特派北京记者 高云/文 张郁/图
编辑:河南商报 张路
来源:河南商报